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财政分权实践中的困惑和财政分权理论上的不足出发,致力于探讨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对中国近几年的县级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公共经济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但以往的文献很少将政府内部和政府之间的激励问题纳入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标准分析框架。本文的工作即是在标准的财政分权分析框架中,引入不同类型的政府支出结构,分析不同类型的政府支出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通过引入下级政府自筹收入,分析了下级政府自筹收入的变动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在委托-代理框架下,将财政分权度内生化为政府内部和政府之间有效激励问题的最优选择变量,分析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转型动态,得到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事实上,本文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结论对突破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的困境有所贡献。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侧重于分析财政分权的利弊,探讨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单调关系,对财政分权各种正负效应的总效应缺乏一致的结论,经验检验的结果也各不相同。本文探讨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关系,并由此出发实证检验了中国县级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第五章使用中国2001-2007年的县级经济数据,通过对各县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发现,县级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的效应。同时,我们对不同政策环境下的县份进行比较分析还发现,财政分权对贫困县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弱于对其他县份经济增长的效应。另外,地区之间的差异显著,财政分权对东部县份和中部县份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强。当然,本文的研究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扩展。其一,我们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使用的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微观模型中,采取的是风险不变的代理人类型,没有讨论不同偏好类型的代理人对模型结果的影响。实际上,我们的模型可以比较方便地扩展到风险厌恶型的代理人类型中,考虑到风险厌恶型的代理人有效激励设置的不同,最终的多重均衡结果会有相应的变动。其二,本文的理论模型研究没有讨论公共品的外部性问题。现实的分权体制下,若地方政府之间的数量不多,或者政府之间存在人口规模与经济总量上的差别,每个地方政府都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引起其他地区政策的相应改变,即地方政府之间是不完全竞争的,则外部性所带来的效率损失会部分地被地方政府之间互相模仿和学习的标尺效应所抵消。另外,可将外部性较强的公共品由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政府提供外部性较低的公共品,则可以部分地避免外部性带来的问题。其三,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工作来说,由于县级转移支付数据难以直接获得,本文所使用的支出和收入分权指标可能并没有反映出真实的现实分权状况。本文也考虑了加权平均财政分权指标来削弱转移支付带来的对支出指标的高估和对收入指标的低估问题,这改善了部分分析结果。从转移支付的大致数额来看,西部地区县份财政收入分权的指标应该更高,支出指标应该更小,这将使地区之间的差异趋于缩小。但是各省情况有所差异,如何更好地去反映真实的分权状况,将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