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中国婴幼儿星状病毒和腺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ely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2006-2007年我国5个地区(11个省市)婴幼儿星状病毒和腺病毒腹泻的感染状况、临床表现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完善我国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基础资料,为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从全国11个省市的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共收集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731份,分别采用RT-PCR和PCR实验方法对所有标本进行星状病毒(HAstV)和腺病毒(HAdV)感染的检测,使用六对特异性引物对扩增HAstV和HAdV的各三个基因片段,并对阳性产物进行纯化、连接、转染、单克隆菌培养和质粒提取,挑选经质粒PCR鉴定合格的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患儿的临床信息及分子实验结果赋值录入数据库,用SPSS13.0和Stata10.0等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DNAStar和DNAMAN等生物软件进行序列相似性计算,MEGA3.1生物软件绘制进化树。结果:1、.HAstV及HAdV的检测结果: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集到的2731份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中,HAstV和HAdV的检出率分别为4.94%(135/2731)和3.0%(82/2731);HAstV以混合感染型为主且以HAstV-HRV型最为多见;HAdV则以单一感染为主。2、.婴幼儿星状病毒和腺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HAstV和HAdV腹泻病例的性别比(男/女)分别为1.55:1(82/53)和1.56:1(50/32),中位年龄均为9月龄,且都以小于2岁者为主。两种病毒的性别组和年龄组检出率均无差异。HAstV的检出率在华北地区较高(7.70%),HAdV的检出率在华北和东北地区较高(3.37%,6.17%),两类腹泻病例在全年均可见,HAstV腹泻病例以秋冬季多见,而HAdV腹泻病例以春秋季多见,两种病毒在2006年的检出率均高于2007年。3、.婴幼儿星状病毒和腺病毒腹泻的临床表现:两种病毒感染者都有腹泻、呕吐、发热等临床表现。HAstV混合感染组的呕吐病程和强度均高于单一感染组,而腺病毒腹泻的症状与感染类型无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组、体温和东南地区为影响腹泻病程的因素,且东南地区病例的腹泻期最长;发病年份、HRV检测结果和西部地区为影响腹泻强度的因素,HAstV合并HRV感染时腹泻强度加重。HAstV单一感染病例和EAd感染病例在主要临床表现方面无差异;EAd感染和Non-EAd感染的临床表现也无差别。4.、HAstV及HAdV的序列分析结果:135份阳性标本中,115株HAstV毒株被分出型别,其中HAstV-1:114株,HAstV-4:1株,其他型别未检出;HAstV-1的主要lineage为lineage1b,HAstV-4的lineage为lineage 4a。82株HAdV毒株均被分出型别,型别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Ad41、BAd、CAd、Ad40;Ad41的主要基因型别为D26和D4。进化分析显示:HAstV的ORF2和ORF1b-ORF的核苷酸进化树结构一致,而与ORF1a的结构不一致;来源于2006年东北地区的两株Ad41毒株(NE50487 2006,NE51064 2006)可能为Ad41与Ad40毒株在病毒纤维蛋白编码区发生基因重组而形成。结论: HAstV和HAdV是我国多个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故在各地开展长期的疾病监测和病原学检测十分必要;在我国引起急性婴幼儿散发腹泻的HAstV和HAdV的主要型别为HAstV-1和Ad41;Non-EAd在婴幼腺病毒腹泻中占有较大比例,应引起重视。
其他文献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内科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大学生饮酒人数不断增加,急性酒精中毒时有发生。纳洛酮救治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实验和临床的广泛印证
甘薯是广泛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杂粮作物,可作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甘薯可溶性蛋白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其它大多数植物蛋白,氨基酸组成模式符合WHO/FAO的推荐标
邓正益,重庆市江津区三口初级中学校长。大学本科毕业、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从2000年2月至今,先后参加"全国中学思想政治骨干教师进修班"、"全
常见的金属基固体润滑剂MoS2、WS2、Sb2O3性能优良,但作为单一涂层的局限性较大。将3种固体润滑剂复配成一种耐高温复合固体润滑涂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涂层配比,通过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