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大多数河涌呈现季节性或常年性的黑臭现象,黑臭的河涌不仅破坏了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水域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对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因此,查明影响珠江三角洲水质的主要污染因素以及污染来源,构建立体化的污染物分布特征体系,对于有计划地制定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大多数河涌呈现季节性或常年性的黑臭现象,黑臭的河涌不仅破坏了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水域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对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因此,查明影响珠江三角洲水质的主要污染因素以及污染来源,构建立体化的污染物分布特征体系,对于有计划地制定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用于净化污水的生态浮岛已成为黑臭水体处理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珠三角典型河涌水质特征搭建生态浮床耦合体系,前期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水生植物、覆盖率、无机基质和有机填料的最佳运行参数,后期采用实际黑臭水体验证生态浮岛耦合体系的水质净化效果,并结合微生物群落结构揭示各体系之间的协同机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实地调研珠江三角洲的15条典型河涌,对8个水质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典型河涌污染物的单项污染指数超标顺序为:TN>NH3-N>COD>铁>TP>DO>锰>硫化物,其中TN值均高于Ⅴ类水质标准,NH3-N污染程度次之;在监测的15条河涌中有11条为劣Ⅴ类水体,其中有5条河涌综合水质类别为黑臭水体,且综合标识评价方法可以对河涌进行综合水质类别的判断和定性评价;第一主成分为COD和NH3-N,占总方差的33.88%,污染源来自于人类活动,第二主成分为硫化物和锰,DO和TN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大的荷载值,表明营养盐污染物在该主成分上的污染比较严重。珠江三角洲典型河涌呈现较明显的水体垂直分层现象:DO随着水体的不断加深逐渐降低,而COD、NH3-N、TN、TP、硫化物、铁和锰在中下层水体的含量要明显高于表层。(2)根据珠江三角洲典型河涌水质特征,本研究选取了美人蕉、鸢尾、千屈菜、菖蒲、旱伞草、铜钱草、苦草、狐尾藻和黑藻这9种植物作为浮岛供试植物进行室内模拟实验。各植物生态浮岛对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去除效果显著,对9种水生植物在各污染物的综合净化能力由强到弱进行排名,依次为:鸢尾>旱伞草>菖蒲>狐尾藻>美人蕉>千屈菜>铜钱草>黑藻>苦草。植物的吸收同化是植物修复去除氮磷的重要途径。鸢尾对TN和TP的植物同化比去除率最高,分别为26.47mg/(kg·d)和2.38 mg/(kg·d)。菖蒲和旱伞草对TN吸收同化量较高,分别为106.45mg、96.47 mg。(3)搭建混合型植物(旱伞草+鸢尾+菖蒲)生态浮岛,进一步确定最佳参数,结果表明,最佳的植物覆盖率为20%,最佳的基质配比为陶粒:火山石=1:1,弹性立体悬浮填料更有利于脱氮除磷。20%植物覆盖率去除效果高于10%和30%,对COD、TN、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52%、71.21%、96.88%和84.22%;植物+无机基质浮岛体系中陶粒:火山石=1:1的去除效果优于陶粒:火山石=1:2、2:1、1:3和3:1,对污染物COD、TN、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1.42%、75.12%、96.52%和92.03%;植物+有机填料耦合体系中弹性立体填料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高于组合和辫带式绳型填料,运行结束后,COD、TN、NH3-N和TP的浓度值稳定在12mg/L、1.05 mg/L、0.33 mg/L和0.12 mg/L左右。(4)比较了传统生态浮岛“覆盖率20%+陶粒:火山石=1:1”的体系T1与新型生态浮岛“覆盖率20%+陶粒:火山石=1:1+弹性立体填料”的耦合体系T2的净化效果,30 d运行结束后,T2耦合体系相对于传统浮岛,其COD、TP、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0.01%、10.25%、20.22%和17.21%。T2优势菌群比传统浮岛的丰富度要高,8种优势菌门分别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Chloroflexi、Planctomycetes、Firmicutes、Saccharibacteria和Acidobacteria,其中Proteobacteria占总比的51.45%;优势菌属为Pseudomonas、Diaphorobacter和Flavobacterium都属于Proteobacteria菌门。植物、无机基质和填料可以使好氧、厌氧以及兼性厌氧菌共存,从而丰富了微生物种群结构,有利于改善水生环境。
其他文献
界面设计是对界面元素布局和人机交互逻辑的整体设计,是APP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APP界面设计主要依赖界面设计师根据软件需求及自身经验来完成,而非专业设计人员往往难以进行APP界面设计。因此,自动识别界面需求文本中的组件信息并自动生成APP界面布局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界面需求文本的APP界面布局自动生成方法,具体研究工作包括:(1)针对从界面需求文本中识别组件的问题,本文
分子体系精确的电子结构与光谱是反映分子内部物质结构信息的主要途径,从中可以获得分子的能级结构、分子物理和化学性质等信息。实验获得分子体系的结构与光谱信息受技术手段发展的限制,采用基于量子力学从头计算的分子轨道理论便成为认识分子电子结构与光谱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高精度的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主要研究了之前文献中有“争议”的GeH+分子离子、HF分子等体系的电子激发态相关问题,获得了一些分子较为精确
现实中存在大量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存在多个需优化的目标,也存在诸多限制条件。基于群体搜索的进化算法非常适合求解具有多解特性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约束多目标进化算法需要在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得到收敛性和分布性尽可能好的可行非劣解集。在多目标进化算法中处理约束的难点之一是如何有效利用有价值不可行解蕴含的信息,引导种群跨越不可行区域搜索到全局可行前沿;二是如何较完整地捕捉约束带来的形状复杂
高次谐波为产生超快相干XUV光源提供了独特的方法,因具有体积小、高稳定性以及可调谐性等特点,成为了当今获得桌面化极紫外光源的主要手段。对高次谐波发射的谱学及时空特性研究和基于高次谐波光源的电子动力学研究可以让人们更深入的了解微观量子世界。高次谐波本身具有良好的相干性与及极短的脉冲时间特性,对分立级次谐波的能量进行调谐可以拓展谐波源的应用范围与实用价值。在拥有能量覆盖范围较广的XUV光源下,通过阿秒
人脸美感预测(Facial Beauty Prediction,FBP)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其模拟人类对于容貌图像的感知,捕捉图像中人脸的眼睛、鼻子、皮肤等各项特征,进而量化容貌图像的美感。虽然容颜不代表一切,但拥有一张美丽的脸庞是大多数人内心之中的渴求。容颜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上,在企业层面上,它也能够产生商业价值。因此,研究人脸美感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9年底开始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所具备的传染性强和持续变异的特性,导致新冠肺炎的感染和死亡人数不断攀升。临床上X光胸片是甄别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重要依据。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对X光胸片进行新冠肺炎自动识别,可辅助医生提高甄别新冠肺炎患者的效率与准确率。现有的新冠胸片识别神经网络大都是手动构建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一方面,新冠患者与健康人体的胸片间差异较细微,甄别难度较大。仅采用卷积来提取局部特征的卷积神
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要的背景下,环境质量改善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目前,空气污染空间特征的研究相对仍缺乏深入探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内部产业分工与合作、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区域性空气污染治理和监管,需要空气污染空间特征物理属性侧信息的支撑,也需要空间特征社会经济属性侧信息的支持。道路交通运输是人流和物流的空间流通,体现了地区之间在生产要素上的相互牵引,是经济
具有激发态分子内双质子转移(ESDPT)特性的分子在生物细胞编码、荧光传感器、生物分子探针和发光染剂等多样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不同体系的ESDPT过程复杂多变,易受结构变化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对于揭示激发态分子内双质子转移过程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新型材料和生物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以及优化。在本论文中,我们采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以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具有不对称分子结构和不同极性溶剂
目前,居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厨余垃圾(food waste,FW)的产生量也在迅速增加,在能源与环境双重压力下,厌氧消化技术被认为是处理厨余垃圾最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技术。厌氧消化技术又分为干式厌氧和湿式厌氧两个分支,厌氧产生的沼液大多进污水处理系统,而沼渣又分为填埋、焚烧和堆肥3种处理方式,从而派生出6条技术路线。不同技术路线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不同,目前尚无详细的论证,
厌氧氨氧化与硫自养反硝化构成的耦合系统可以实现同步脱氮除硫,在理论上能实现TN的完全去除,因此是一种极具潜力而又环保的生物处理技术。而微生物固定化技术通过包埋、交联或者吸附的方式,将微生物固定在有机或无机载体的外部或者内部,可以有效减少污泥流失、提高微生物对环境的耐受能力,有助于降低厌氧氨氧化工艺及硫自养反硝化工艺的启动及运维的难度,有利于拓展两种工艺技术的实际运用范围。因此,本课题利用微生物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