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逾渗网络模型的流体动力弥散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df45sd6546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渗流过程物质传递基本方式之一的流体动力弥散源于地下水的研究,随后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程、色谱学、水文地质学和石油工业等领域。国内外学者针对流体动力弥散机理和溶质运移的非菲克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缺乏对流体动力弥散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此,本文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实现了流体动力弥散的升尺度模拟;同时基于三维逾渗网络模型探索了单相流中溶质运移的基本规律,分析了混相驱中考虑弥散影响时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及流体流动特征的影响。论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压汞法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定性或定量分析了储层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如孔隙半径、孔隙半径分布、孔隙连通性和孔隙长度等),为构建逾渗网络模型奠定基础;(2)在二维孔隙网络主干模型中探讨了单管中流动机理(平均流动或Taylor-Aris弥散)和节点处混合机制(完全混合或流线混合)对溶质运移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流体动力弥散升尺度研究的网络模拟方法;(3)在三维逾渗网络主干模型中模拟了不同孔隙结构特征下溶质微粒的运移过程,利用矩分析法和逾渗理论确定了纵横向弥散度与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如水力半径、孔隙半径变异系数及配位数等)间的普适性规律,建立了纵横向弥散系数的定量模型;根据矩分析法得出溶质云团位置分布的三阶矩为负值,表明溶质在渐进区的运移呈现出非菲克特征,同时讨论了孔隙非均质性和孔隙连通性对非菲克特征的影响;(4)运用欧拉法统计了孔隙尺度的流体速度、流体流量和Taylor-Aris弥散系数,分析了这三种传输属性的概率分布在不同多孔介质无序性下的分布类型,同时根据网络模型的流量分布确定了流体和溶质运移的流动主干通道。运用拉格朗日法统计了溶质运移的速度、流量及时间分布,探讨了高流速和低流速孔隙对非菲克特征的影响。(5)通过网络模型压力场和浓度场的耦合求解,提出了考虑弥散影响的混相驱动态网络模拟方法;对比分析考虑弥散和不考虑弥散的混相驱替过程,明确了弥散在混相驱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在考虑弥散影响的情况下分析了孔隙非均质性、孔隙连通性、黏度比和驱替速度等因素对混相驱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形成了一套流体动力弥散的升尺度网络模拟方法,明确了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与纵横向弥散度的定量关系,阐明了流体动力弥散在混相驱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现有的流体动力弥散理论。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近年来,泰国汉语教学发展迅速,汉语学习低龄化趋势明显,各中小学校成为汉语教学的主要阵地,中小学生成为在泰汉语学习的重要群体。面对新的教学态势,汉语教学创新改革势在必行。中国诗词、歌曲(本文简称“诗·歌”)富于韵律感、节奏感,又与汉语的音乐性不谋而合,因此,“诗·歌”不仅可以成为泰国汉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激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泰国中小学汉
非牛顿流体常被用于致密储层压裂改造。压裂液需要携带、悬浮和输送支撑剂,因此压裂液需要有较高的粘度和较低的剪切稀释性,压后能破胶形成低粘度液体(像水一样)以便于返排。同时,压裂液还应该具有较低的伤害性能,否则会降低裂缝的导流能力。页岩储层压裂过程中常用瓜尔胶作为增稠剂,瓜尔胶在0.35wt%浓度下具有较高的粘度,且破胶后粘度较低,能保证有效的返排。但是,瓜尔胶破胶后会产生较多的残渣,从而降低裂缝的导
学位
随着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在油气开采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得到广泛关注。如在纳米驱油、纳米封堵、水基钻井液用纳米润滑剂以及压裂液用纳米增效剂等方面均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纳米材料还未能在油气开采领域达到真正的应用。原因是由于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纳米颗粒极易发生团聚,特别是在油气田的复杂环境中。纳米材料在该领域的应用,大多数是将其加入水基工作液中来实现,但水基工作液通常面临着高盐、高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文学评论写作学习任务,对发展高中生阅读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规定与要求。钱理群写作教学思想与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导向具有一致性,在文学评论写作教学任务落实上的指导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探求“文学评论写作”课程设置缘由出发,明确课程标准对“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学习的具体要求和教学安排。在概述钱理群写作教学
学位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研究受到关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框架”和学业质量水平,2020年是高考改革的关键一年,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分析高考试题,对一线教师教学和评价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