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政治学的“研究纲领”——对科学技术与政治互动关系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jn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科学技术与政治日益加强的相互作用,引发了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而迫切需要我们建立一门新兴学科——科学技术政治学——来对这一认识客体加以专门研究。 本文试图分析科学技术政治学的学科属性,系统地梳理科技政治学的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构建科技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者以科学哲学的知识/权力观为理论基础,探讨科技政治学的几个有代表性的研究主题,力图揭示科学技术与政治互动的内在规律及其实践后果。论文的要点是:从合作与冲突两个层面考察科学技术和政治互动的表现形式,并且就如何促进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良性互动做出了思考;重点讨论科技知识通过何种方式渗透到决策层从而转化为公共政策、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促进知识输入决策过程的途径,并揭示其中的政治过程;探讨公众参与科技决策过程的意义、理论和现实基础,以实现对科学技术进行民主意义上的控制;讨论科技革命对公共行政机制(行政官僚、行政组织、政府职能等)产生的影响以及政府如何回应;探讨科学技术对国际政治各个要素(世界政治格局、国家权力、国家主权以及国家安全等)的影响以及国家所采取的相应措施,说明科技的国际政治效应。 本文试图建构起科技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分析科学技术与政治互动的表现形式,并就如何促进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论文着重讨论科技专家如何影响决策层、影响科技知识被决策层运用的相关因素以及促进科技知识转化为公共政策的途径;从科学技术与民主政治的角度,论文分析了西方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模式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在这些问题的分析中,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一门边缘性的交叉学科,科技政治学在理论上拓宽了科技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学科的研究路径,而在实践中则有助于促进科技活动的进步以及政治民主化的实现,它的兴起与发展一定会给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中西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王国维创作理论及其创作实践的阐释,揭示其中所蕴涵的美学思想.由于不是关于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系统性论述,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论题.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格局,列强入侵打开国门,太平天国势如破竹般席卷全国,使得政局动荡、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洪秀全试图宣传拜上帝教以打破儒家伦理纲常,在这种情况下,以
胡宏仁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其一,胡宏不是直接以“境界”论仁,而是以“天地之心”释仁,在他的仁学思想体系中,仁体现为一种“体万物备而为人”的精神境界。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