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戟科巴豆属(croton)植物全球约有1300余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非洲、亚洲、南美洲地区,该属多数品种一直都有作为传统药用植物入药,常用的用途包括治疗癌症、便秘、糖尿病、消化不良、痢疾、外部伤痕、发烧、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炎症、肠道蠕虫、疟疾、疼痛、溃疡等病证。巴豆属植物富含二萜,结构多样,具有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抗炎镇痛、降血脂等作用,近年来随着对一些巴豆属植物研究的深入,巴豆属植物所具有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的生物活性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关于巴豆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外,而国内关于巴豆属植物的相关研究还是很少,所以为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对它们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和必要的。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我国南部地区,越南、老挝、泰国也有分布。是南部地区民间常用药,广泛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胃痛、咽喉肿痛、黄疸、疝痛、蛇咬伤、跌打肿痛等。本课题对鸡骨香药材80%甲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进行各种色谱条件的分离纯化,得单体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方法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为鸡骨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药材主要成分cyperenoic acid的含量进行分析。本文综合运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及核磁共振光谱(1H NMR、13C NMR、1H-1H COSY、HSQC、HMBC、NOESY)等现代波谱法和技术,对鸡骨香药材80%甲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9种成分,鉴定了15个化合物:5(10),13E-ent-halimandien-15,16-olide-19a-oic acid(1),5(10),13E-ent-halimandien-15,16-olide-19a-oic acid methyl ester(2), isoteufin(3), teucvidin(4), teucvin(5), chettaphanin Ⅰ (6), mallotucin C(7), mallotucin D(8),(12S)-15,16-epoxy-6β-methyoxy-19-norneoclerodane-4,13(16),14-triene-18,6α,20,12-diolide(9), cyperenol(10), cyperenoic acid(11), acetyl aleuritolic acid(12), lupeol(13),β-谷甾醇(14)和豆甾醇(15),15个化合物中包括9个二萜,2个倍半萜,2个三萜,2个甾体化合物,其中有两个为新化合物,分别为化合物1和化合物2,其中5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分别为化合物3,5,7,8,9.在系统研究鸡骨香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采用HPLC法对鸡骨香中主要成分cyperenoic acid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流动相为(甲醇-0.1mL/L的甲酸水溶液=87:13);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研究结果表明,cyperenoic acid在0.8μg×5p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3%。经方法学考察和研究结果显示本文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为进一步建立对鸡骨香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为开发鸡骨香药材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本文还对巴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巴豆属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