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是水稻上重要的“两迁性”害虫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主要水稻产区水稻种植模式发生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单季稻、双季稻、单双季稻混作、水稻-玉米间作、水稻-玉米轮作、小麦-水稻轮作等)的现象,这从客观上给稻田害虫提供了不间断的食料来源和适宜的栖息场所,也必将对其种群动态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田间设置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混作模式下稻纵卷叶螟及部分节肢动物的发生规律,结合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生育期、寄主植物对稻纵卷叶螟取食和产卵选择及食物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水稻种植模式多样化和复杂化下的害虫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稻混作模式下稻纵卷叶螟及部分节肢动物发生规律。于2017和2018年在处于湘桂走廊的广西兴安县设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单、双季稻混栽稻田中水稻“两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早稻上稻纵卷叶螟为基本迁入型,中稻上为迁入+本地繁殖型或迁出型,晚稻上为迁出型。稻纵卷叶螟的落卵量在5月底至6月中下旬为全年高峰,集中在早稻拔节期至孕穗期;这导致早稻田6月下旬至7月初卷叶发生严重。通过田间采集、室内继续饲养,共鉴定到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11种,其中幼虫寄生主要发生在早稻和中稻前期。稻飞虱种群数量在早稻和中稻田较高,早、中稻上以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为主,晚稻上以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为主。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在水稻生育期的中、后期较高,前期较低;晚稻田的蛛虱比高达1.4-6.3。这些结果均表明:单、双季稻混栽时,早、中稻上“两迁”害虫发生为害较重,晚稻上较轻,这与水稻生产季节前期迁入的“两迁”害虫数量高有关,也与生产季节中后期天敌的控害作用增强有关。2、稻纵卷叶螟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采用感虫水稻品种TN1(台中1号),研究了稻纵卷叶螟在苗期(SS)、分蘖期(TS)和孕穗期(BS)水稻上的生长发育及其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的取食和产卵选择。结果表明,取食TS水稻的稻纵卷叶螟,其羽化率和繁殖力最高;取食BS水稻时,其幼虫存活率、化蛹率最大,成虫寿命也最长。虽然1龄幼虫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的选择性没有显著异,但3龄幼虫显著喜好取食TS和BS水稻。笼罩实验表明,在TS和BS水稻上,成虫着卵量显著高于在SS上;Y型嗅觉仪实验也表明,成虫对TS和TS水稻的选择性显著高于SS。3龄幼虫营养效率测定发现,在BS水稻上,3龄幼虫的取食量(FC)、相对取食率(AD)和相对生长率(RGR)最大。这些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水稻上,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取食和成虫产卵选择符合PPH(Preference-Performance Hypothesis)的预测:BS水稻更适合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3、稻纵卷叶螟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采用水稻(Rice)、玉米(Corn)、小麦(Wheat)研究了稻纵卷叶螟对这三种寄主的取食和产卵选择以及营养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1龄和3龄幼虫均对玉米叶片的选择率最高。无选择条件下,雌蛾显著趋向在水稻和玉米上产卵;而在有选择条件下,雌蛾显著选择在水稻上产卵,着卵量高达3.67粒/丛。取食玉米叶片的3龄幼虫,其取食量(FC)、相对取食率(RCR)、近似消化率(AD)、相对生长率(RGR)均最高,食物利用率(ECI)和食物转化率(ECD)均最低;虽然3龄幼虫对小麦叶片的FC和RCR最低,但是ECI和ECD却最高。这些结果表明,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和成虫选择不符合PPH(Preference-Performance Hypothesis)的预测:玉米适合幼虫取食,水稻适合成虫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