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啶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临床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ins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评价右美托咪啶抑制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疗效。方法: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治疗(D)组和对照(C)组(n=40)。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一侧上肢静脉输液,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全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IAP)并做动脉血气分析,常规监测ECG、HR、Sp O2、PETCO2、体温及BIS值。全部患者均给予咪唑安定0.04mg·kg-1、舒芬太尼0.5μg·kg-1、依托咪酯0.3mg·kg-1、罗库溴胺0.6mg·kg-1行快诱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使用七氟醚1%~3%、丙泊酚2~4 mg·kg-1·h-1、顺式阿曲库胺0.05~0.1mg kg-1·h-1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持续泵注顺式阿曲库胺维持肌松,IPPV控制呼吸,调整通气量,保持Pet CO235~45mm Hg。右美托咪啶采用直接给药方式,气管插管成功后,D组以维持剂量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3μg·kg-1·h-1。C组以相同的速率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术中根据MAP、HR及BIS值调节静脉麻醉给药剂量,使BIS值控制在40~60,MAP波动≤基础值25%。血流动力学波动过大时,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稳。主要手术步骤结束,术野冲洗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停泵顺式阿曲库胺,关闭七氟醚。撤出腹腔镜器械、开始缝合皮下时,停止输注丙泊酚。符合拔管指征后即可拔除导管转入PACU进行吸氧观察。记录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记录苏醒指标如停药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5min)、T3(拔管后10min)各时点的MAP、HR、Sp O2变化。T1、T2、T3时点对患者进行SAS镇静-躁动评分,T2、T3时点VAS评分,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寒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术前一般情况比较: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术中麻醉药用量的比较:术中维持麻醉丙泊酚用量:D组平均340.38±20.98mg,C组平均430.12±31.21mg,D组明显低于C组(P﹤0.05)。舒芬太尼用量:D组平均53.34±4.78μg,C组平均69.18±5.12μg,D组明显低于C组(P﹤0.05)。3.苏醒期MAP、HR比较:D组各时点MAP、HR变化幅度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T2时点MAP、HR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点D组MAP、HR均低于C组,(P﹤0.05)。4.苏醒期Sp O2的比较:两组苏醒期各时点Sp O2均在正常范围,组间/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苏醒指标及苏醒期SAS、VAS评分的比较:与D组比较,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延长(P﹤0.05)。D组苏醒期各时点SAS/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6.不良反应的比较:D组低血压发生率为8例(20%)、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7例(17.5%),C组低血压发生率为3例(7.5%)、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1例(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0%,与C组6例(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寒颤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期,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3μg·kg-1·h-1,能维持术期循环平稳,减轻苏醒期循环波动,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不延迟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显著不良反应,提高了麻醉恢复期的质量。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柴油车尾气中的NOx排放污染物,成功开发了V2O5-WO3/TiO2体系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并利用发动机台架测试了NOx转化率与NOx的排放总量,柴油机的排放达到了国4
为将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打造成为新型城市化示范区,提出“全球视野、立体分流、绿色智慧”的规划理念以及“地下快节奏、地面慢生活”的理想城市交通环境目标,按照“轨道扩
实验一双源CT测量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后隧道位置的临床研究目的:应用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r tomography,DSCT)测量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主动脉血管壁中膜组织microRNA(miRNA)的表达差异,探索与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相关的mi RNAs及其可能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由于受到手术期间各种因素影响,术前无精神异常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大脑功能紊乱的表现,
背景与目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致死性主动脉疾病[1],目前全球的发病率是2.95/100000,其中美国的发病率为0.2/100000~0,8/100000,发达国家平均年发病率为
根结线虫(Root-knotnematodes,RKNs)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能够侵染5500多种植物,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寄主抗性、生防真菌是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经济有效
目的:观察北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离体心脏功能、梗死面积、乳酸脱氢酶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
研究背景颈动脉狭窄不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进展的过程中有相当的作用,而且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血管
背景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其中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 CS)是地震灾后伤亡原因中仅次于直接创伤致死的第二死因。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Post)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