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东部城区地下水系统氯代烃迁移转化模拟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my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代烃因其特殊的性质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使用。由于处置不当,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等现象,导致氯代烃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地下水系统。本项研究以济南市东部城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区面积约130km2。该地区分布着众多大型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氯代烃作为原料和中间体大量使用。研究区内岩溶水含水层广泛分布,岩溶水为主要供水水源。水源地监测井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岩溶水中有多种氯代烃检出,岩溶水氯代烃污染严重,亟待进行地下水氯代烃污染,尤其是岩溶水含水层中氯代烃分布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因此,进行地下水系统氯代烃迁移转化模拟研究,预测地下水氯代烃污染趋势,可为地下水氯代烃污染治理提供基本依据。本项研究综合采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水样和土样采集与分析,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了地下水系统氯代烃污染途径、污染源及岩溶水典型氯代烃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和水化学数据分析,对地下水系统氯代烃吸附和生物降解进行了研究。利用HYDRUS-1D建立包气带中氯代烃一维垂向运移模型,模拟其在包气带中的垂向运移;利用GMS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及氯代烃迁移转化模型,预测地下水系统氯代烃污染趋势;并分析模型中主要参数的敏感性,筛选出敏感度较大的参数,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系统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含水系统特征,含水层介质类型分别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含水介质和岩溶水含水介质。根据多年大气降水补给资料,地下水开采量资料等,查明了研究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分析了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2)研究区地下水氯代烃污染源可分为四类:化工类污染源、机电类污染源、化纤类污染源、农药类污染源;污染途径主要为直接入渗型和径流流入型。土样中氯代烃垂向分布特征与岩性有关,Hydrus-1D模拟结果表明,实测值和模拟值拟合较好,由于不同介质对氯代烃的吸附作用不同,表现出氯代烃污染物浓度由上向下呈波动状变化。(3)在研究区布设43口岩溶水采样点,测试氯代烃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水样中检出了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四氯乙烯,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等13种氯代烃,其中污染范围最广,污染程度最大的为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次之。岩溶水中四氯化碳检出率达到了74.4%,最高浓度值达25.6μg/l,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污染浓度极值点分别位于某化工厂和某塑料试验厂,呈面状分布,污染面积达到了26.2km2。(4)进行不同固相介质等温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灰岩和粉质粘土对四氯化碳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型等温吸附方程,粉质粘土的饱和吸附量为3.466mg/g,灰岩的饱和吸附量为2.0mg/g,粉质粘土的吸附能力大于灰岩;岩溶水四氯化碳生物降解的水化学响应分析表明,多种水化学组分空间分布特征证实四氯化碳存在着生物降解,利用一阶衰减模型计算衰减速率及生物降解速率,分别为0.00039d-1及0.000154d-1。(5)利用GMS中MODFLOW模块建立起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研究区地下水系统为三维非均质各向异性非稳定流地下水系统。根据实际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水位动态数据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得到识别后的水文地质参数。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流场拟合较好,能够反映实际地下水流场特征;长观孔水位拟合效果较好,水位拟合平均误差值在0.5m之内,能够反映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地下水均衡分析表明,模拟期内地下水处于正均衡,年均衡量195万m3/年。(6)选取四氯化碳为目标污染物,建立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岩溶水含水层中四氯化碳的迁移转化。模拟结果表明,4个监测点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控制在20%之内,模拟效果较好。预测岩溶水四氯化碳污染趋势,预测结果表明,由于受到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四氯化碳在运移过程中,浓度呈逐渐衰减之势,符合一阶衰减模型,且位于上游污染羽浓度衰减程度最大。模型敏感性分析表明,敏感度较大的为生物降解系数,分配系数和渗透系数。
其他文献
抗微生物药物主要对病原微生物而起作用,很少涉及到药物对机体生理或者生化过程的调控,这也是临床兽医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因为不管抗微生物药物如何针对病原微生物作起作用,但是
王阳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创立的“阳明心学”影响巨大,不仅影响着中国甚至包括日本、韩国等国家。长期以来,学界对王阳明哲学思想和军事
煤炭的露天堆放会造成大量煤炭资源浪费和一系列环境问题,现有的对于露天煤场的改善措施也各有缺陷,不能满足日渐严格的环保要求,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钢结构全封闭储煤棚,其占
基于项目质量管理的方法的研究,结合R公司的研发特点,同时参照数码电子雷管模组的特性,在研发过程中,使用项目管理的工具、方法,实现对数码电子雷管模组PJ项目的产品的质量规划、实施质量保证,并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流程分析与应用、方法研究与应用、数据分析与控制的方法,完成PJ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的内容,首先是根据R公司的项目的研发流程引入的。然后,依照项目质量管理的方法,对研发流程进行分
目的:昏迷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随着人们的生活饮食方式及出行方式的改变,各种因心脑血管疾病或交通所引起的脑血管意外和颅脑外伤所致昏迷发生率不断增加。目前对此尚无明确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昏迷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监护治疗以维持生存,由此所产生巨额的治疗及护理费用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近年来,在中医治疗上,通过不断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以针刺方式治疗昏迷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而其中十四针法是由
采用蒸气促进的干胶法,在工业硅胶上原位合成出TS-1纳米晶.先用TS-1合成液浸渍硅胶,再于130℃下和水蒸气作用2 d,得到硅胶上负载的TS-1纳米晶.采用XRD,FTIR,UV-Vis和NMR谱以
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法制备了SnO2/MCM-41半导体传感器,考察了沉积时间和沉积温度对SnO2/MCM-41半导体传感器的SnO2沉积量、比表面积和孔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Sn
1 前言  本文旨在通过探索与实践进一步论证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在生产中的应用.PLC的应用技术是反映一个工厂的现代化生产和技改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志.该项技术的开发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