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管道内甲烷和空气预混燃烧的特性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601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应地其对能量供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化学电池简单、可靠,普遍应用于各种微型设备上,但其能量密度低、不能持久和连续地供应能量,已经不能满足微型设备的需求。碳氢燃料的能量密度(45MJ/kg)大约是锂电池(0.4MJ/kg)的100倍,又具有成本低、环保等优势。以微型燃烧设备替代化学电池,用作微型设备的动力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今后微型能量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微型燃烧室作为微型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而制约性能的关键因素是能否在微小空间内能实现燃料的持续、稳定燃烧。本文以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手段,探讨影响微尺度燃烧特性的相关因素,以期对小尺寸燃烧室的设计与优化给予理论指导并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对壁面给定一定温度梯度的小尺寸光滑直管道内的燃烧过程建立了二维燃烧流体流动模型,通过改变入口流速、燃料混合物的当量比、流道的尺寸及壁面温度等参数,对甲烷和空气预混燃料的燃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入口流速和当量比对微细圆形管道内的燃烧温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当量比在0.3~1.7、入口流速在0.3~1.7m/s的范围内时,甲烷与空气预混气体才能发生显著的发光放热的燃烧反应;在当量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大,轴线温度峰值出现的位置不断向下游移动,而且温度峰值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管道尺寸对燃烧过程有着直接且非常明显的影响,在给定壁面一定温度梯度的情况下,1.5mm和2.0mm直径的小尺寸管道内可以发生甲烷/空气混合物的燃烧反应,但1.0mm直径的小尺寸管道只有当壁面的给定温度升高到一定的值后才能发生持续稳定的燃烧反应。   随后,为了改善小尺寸燃烧器内的燃烧特性,提出在燃烧管道内添加纵向肋来强化下游燃烧高温混合气体对入口空气-燃料混合物的预热作用以实现小尺寸管道内稳定燃烧。建立了小尺寸管道中带有肋片的三维燃烧模型,研究了肋片尺寸和数量对微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小尺寸管道内增加肋片,能使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更有效地向上游迁移,使未燃气体得到更好的预热,有效防止熄火的发生;且数量更多的肋片向上游导热的作用更强一些,可使燃料在燃烧之前得到更好的预热,对小尺寸管道内的燃烧起到最有利的作用。
其他文献
氧化铁纳米颗粒由于丰富的磁学特性而成为最有前景的纳米材料之一,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1)分子固定;(2)生物分离;(3)磁性靶向;(4)药物缓释;(5)肿瘤热疗;(6)磁共
为了减少蒸汽、压缩空气、润滑油等工作介质外漏以提高效率,汽轮机等各类旋转机械动静间隙往往设计的很小,运行中很容易发生摩擦。摩擦发生后,轻则引起机组不稳定振动,重则导致大
超声成像具有轻便,无损,无辐射,低成本和实时成像等优点,在乳腺癌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与CT、MRI和X射线等相比,超声图像存在斑点噪声和不同类型的
风力机叶片气动性能计算是风力机设计的关键,它为叶片气动设计提供性能评价和反馈,并为叶片结构设计提供气动载荷的原始数据。气动性能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叶片的气动特性和结
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氦制冷机是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关键子系统之一,它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完全自主设计制造,为EAST各
学位
茶多酚和白藜芦醇均是植物多酚类活性物,也都是强的抗氧化剂。茶多酚是来源于茶叶的水溶性活性物,具有抗癌、抗衰老、抗炎症、保护心血管和抑制黑色素生成等功效。但茶多酚不稳定,极易被氧化降解,对光和碱性溶液敏感等理化性质限制了它的应用。白藜芦醇是来源于葡萄、虎杖等植物中的脂溶性活性物,能够抗癌、抗衰老、抗炎症、预防冠心病和美白等。但白藜芦醇难溶于水,稳定性差,容易被氧化,对光敏感,具有异构体等理化性质对它
由于氦不溶于材料基体,随着基体中产生氦量的增加或通过适当的氦原子迁移,基体中的氦原子将会在空位、位错和晶界处聚集、沉淀,形成氦-空位(He-V)团,乃至形成纳米尺度的析出
压力容器标准历经百年,不断进步。2007年颁布的美国ASMEVIII-2锅炉压力容器标准首次引入弹塑性应力分析法,这是国际上压力容器标准中唯一考虑材料应变强化性能,并考虑载荷和结构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将成为今后长
期刊
锥束CT与扇束CT相比可以获得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快的扫描速度,更高的射线利用效率,成为CT研究的新热点。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扇束和锥束CT的重建算法理论。实现了锥形束重建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