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村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村镇发展无序化、农村人口“两栖化”等现象。农村问题,成为中国现代化最基本的瓶颈。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各个地区农村聚落的居住传统、经济条件、建设水平有很大不同,同一地区因交通、地形等微观影响因素的不同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论文选择地处南京大都市区边缘的江宁区江宁镇做为研究区域。研究区域地处大都市郊区,其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受到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巨大冲击,村落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处于农村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村镇聚落的整治应该是顺应村落发展的规律、有依据有选择的进行村庄的整治。在理解村落演替规律和演替趋势的基础上,本着尊重演替规律的原则,在分析研究区域聚落的景观格局、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差异的前提下,进行理性整治与调控,使聚落朝着改善人居生活质量的有序方向发展。
本论文首先介绍本研究的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主要基础理论是农村聚落地理学以及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为景观空间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景观空间分析法主要采用了一些景观空间结构分析的指标:熵、均匀度、优势度、分离度、斑块分形维数和板块形状指数。聚类分析法,主要用到了两维图聚类法。两维图聚类法考虑了空间地理位置,但没有区分相同子树位置的大小比较,而多因素综合法方法则欠考虑地理位置的协调性,因此两种方法相互补充,有机结合。
接着从社会经济、景观格局的角度研究村镇聚落的历史演替过程,探索村镇聚落演替的规律。指出,村镇聚落空间演替过程中,都受到当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政策的影响,但是每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又有所区别。如果将村镇聚落看作为一个物体的话,空间演替过程就是该物的运动轨迹,其运动轨迹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两股作用力:自然客观作用力和人为作用力。其中人为作用力又可以划分为人文传统观念作用力以及经济政策制度作用。在聚落的演替过程中,自然客观条件的作用力在减弱,人为作用力加强,人文传统观念作用力先增后减,经济政策制度的作用力不断加强。这也预示着,村镇聚落在未来的演替过程中,村庄聚落将承担越来越多的经济功能,人类对村庄的调控起主导作用。
然后通过定量分析当前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景观格局方面的演替特征,找寻当前区域村落演替的趋势,为村镇聚落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通过计算分析看到研究区域村镇聚落整体空间结构有序化,熵减少,但局部规模无序扩张;镇区集聚功能加强,区域表现大集聚、小分散的特点;聚落规模扩张,耕聚比减少,需要转移第一产业劳动力数目多。其次以单个居民点为研究单元,采用两位图聚类法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再综合分析区域的差异。由于研究区域的村镇演替整体表现出有序化和集聚化,但内部又有不平衡存在无序和分散。因此,在进行空间整治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区域差异来区别对待。通过村镇聚落的居住文化、生产劳动习惯以及文化传统方面的分析,明确村镇聚落理性调控中应该要注意保护的演替脉络继承及保护的内容。在区域聚落差异、聚落的演替脉络继承及保护分析的基础上,从空间结构、社会经济和土地开发利用方面对区域聚落进行理性调控研究,并结合农村居民点整治经验就聚落调控运作模式提出了建议。
最后,总结本论文的研究结论,指出待完善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