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庐山为研究个案,拟通过庐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考察,总结古代庐山文化的特征,揭示古代庐山文化的内涵和实质。 全文共分四大部分。 前言。简单回顾中国山岳文化研究的现状,指出本文是在对“文化”结构(即:观念层面、行为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的理解基础上,以庐山为研究个案,对山岳文化之一——庐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考察。 第一章:庐山文化的生成条件。第一节:自然状貌。主要介绍庐山的自然状貌、物产情况和景观特色,指出中国上古先民对自然山水敬畏、崇拜的心理和行为,使“魏然而起,凝然而止”的庐山成为人们崇拜、祭祀的对象;随着人类思维水平的提高,风景优美的庐山又成为人们审美活动的场所。第二节:交通状况。介绍庐山外部的交通状况和庐山山中的道路情况,指出偏居江南的庐山具有较其它名山大岳更为优越的交通状况,这为道教、佛教和儒家等中国传统文化势力进入庐山,在庐山发展、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必要条件。第三节:有关社会历史条件。简单介绍历代庐山地区和全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指出庐山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发展状况,也是影响庐山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庐山开发及庐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道与庐山。论述了道教的自然山水观念,指出名山大岳是道教修炼的现实选择。庐山道士主要通过个体修炼、著书立说、建立宫观、美化环境、与文人士大夫和民间百姓交往等活动,发展庐山道教,开发庐山。第二节:佛与庐山。论述了中国佛教的自然山水观念,指出山林佛教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道路之一。庐山僧通过个体修养、著书立说、扩建寺宇、美化环境、与文人士大大等社会各阶层 论文摘要 一 的交往,发展了庐山佛教文化,开发庐山。第三节:懦与庐山。论述了中国 传统自然山水审美观念,指出自然山水与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密切关系。历代 文人土大夫前往庐山游玩、隐居、求道、讲学、创办书院、开发庐山景观等 活动,发展了儒学,开发了庐山。 第三章:庐山文化的特征及其意义。通过一、二两章的论述,本章总结 出了古代庐山文化的特征,并指出研究古代庐山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庐山文化的特征。本文认为古代庐山是道、佛与儒共同开发和建设 的名山,古代庐山文化在不断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多元传统文化并 存且相融的特征。第二节:庐山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历代人们在庐 山的精神活动促使庐山从经济山岳中分离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古代庐山文 化:在名山旅游兴盛的当代,研究古代庐山文化,对庐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 保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中国山水文化的研究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