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有机朗肯循环回收利用内燃机余热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涡轮低比速设计是提高车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轴系可靠性、降低系统成本的有效手段。低比速涡轮效率低是车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研发所面临的主要难点和瓶颈,深入研究低比速涡轮内部流动机理,探讨提高低比速涡轮效率的流动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论文仿真研究了车用有机朗肯循环低比速涡轮在高、低压比工况的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高效、节能、低碳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基础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有机朗肯循环回收利用内燃机余热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涡轮低比速设计是提高车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轴系可靠性、降低系统成本的有效手段。低比速涡轮效率低是车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研发所面临的主要难点和瓶颈,深入研究低比速涡轮内部流动机理,探讨提高低比速涡轮效率的流动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论文仿真研究了车用有机朗肯循环低比速涡轮在高、低压比工况的流动机理。发现转子叶片前缘载荷高导致通道损失增加、轮盖刮削力强导致间隙损失增加是引起涡轮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在高压比工况,叶片前缘载荷高使得流体在吸力面分离形成通道涡,导致转子通道有效流通面积减小,引起叶片压力面中后部流速增强,造成压力面摩擦损失和尾缘损失增加。在低压比工况,轮盖刮削力强导致从吸力面流至压力面的间隙刮削流增强,刮削流体跨通道迁移从相邻叶片间隙流出,使得近轮盖壁面刮削掺混损失增加;定义了定量评估刮削力强弱的无量纲参数刮削比,发现了导致间隙泄漏流体跨流道迁移的临界刮削比。论文深入研究了转子叶片中部后弯、前缘倾角对叶片前缘载荷的影响规律。发现后弯角对叶片前缘载荷影响较大,后弯角增加能降低转子叶片前缘载荷,减小吸力面分离损失,但使得转子通道面积减小引起压力面相对速度增加,增大压力面摩擦损失和尾缘损失,适当提升后弯角可降低吸力面分离损失且减小压力面摩擦损失和尾缘损失;前缘倾角对叶片载荷影响较小,前倾使得叶片前缘载荷略有增加而后倾使得叶片前缘载荷略有降低。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后倾后弯复合叶型设计,涡轮效率在高压比工况可提升约3%。论文深入研究了叶尖中心型线角度和轮盖半径对叶尖刮削比及间隙速度流场的影响规律。发现叶尖中心型线角度降低能减小叶片前缘至中部叶尖刮削比,削弱刮削掺混损失,但增大叶尖尾缘刮削比及刮削掺混损失;轮盖半径降低可减小叶片中部刮削比,但较小轮盖半径降低反而增加了叶片尾缘刮削比,而轮盖半径降低较多可减小叶片尾缘刮削比。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叶尖几何低刮削比设计,涡轮在低压比工况叶尖间隙损失降低约40%,效率提升5%以上,对有机朗肯循环低比速涡轮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验证了叶尖几何低刮削比设计流动控制方法在低压比工况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能量在数个至数百个MeV能段的反电子中微子包括了来自超新星、地球、反应堆以及大气中微子的贡献。这些中微子可作为研究其来源的动力学与寻找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的独特探针。这些中微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最大反应道之一是与质子的反贝塔衰变(IBD),其过程将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子,其中对中子的有效探测对实验上区分信号与本底至关重要。本论文针对超新星遗迹中微子(SRN)和地球中微子实验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利
直接分析单个分子的微区结构,构象变化,动态行为,相互作用的单分子分析技术,能为理解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机制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纳米通道作为一种有潜力的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为分子生物学和纳米科学提供了实时、快速的单分子检测平台。本论文以α-溶血素蛋白(α-Hemolysin)的纳米级通道结构为基础,利用其对单分子精细结构高灵敏的分辨能力,提出了高特异性的分子识别策略,构建了新型单分子分析方法和传感器,应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装备之一,提高机床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意义。本文在相关项目的支持下,对一种具有三个平动联动轴和三个旋转联动轴的六轴联动数控机床在运动学模型层面展开了优化其刀具运动轨迹和加工效率的相关研究。首先,根据六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实际机械结构和联动轴分布,建立了该机床的运动学模型。研究了该种机床的冗余联动特点,和不同联动模式和联动轴配置下对应的运动学模型。在机床运动
超短超强中红外光在超快化学、强场物理及阿秒科学等领域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近几年来该领域的研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传统激光晶体及非线性晶体的限制,长期以来超短超强中红外光源(特别是长波红外光源)始终是超快激光技术领域的一大挑战。本文针对这一困境,另辟蹊径从激光等离子体角度入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光子减速”机制产生相对论光强、波长可调谐的单周期长波红外脉冲新方
随着精准和个体化医疗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医院计划使用质子和重离子放射治疗。相比于光子,质子和重离子不仅有更好的物理剂量分布,而且有更强的生物效应。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质子和重离子等高LET射线的生物效应,本文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准确模拟不同LET射线所致的DNA损伤和分布以及不同类型的染色体畸变;二是如何建立基于DNA辐射损伤的细胞存活机理性模型。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仅适用于光电子的纳剂
纤毛(也称为鞭毛)是基于微管组装的,突出于细胞表面的毛发状亚细胞结构。纤毛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在运动、知觉感知、信号传导、胚胎发育及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纤毛结构或功能的缺陷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统称为“纤毛相关性疾病”,例如肾囊肿、多指症、内脏反转和呼吸道疾病等。大量研究显示多种纤毛疾病与鞭毛内运输机制(IFT)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因此对IFT的研究可为诊断和治疗纤毛相关疾病提供理论
镁合金性能优异,应用前景广阔,然而有限的室温塑性变形能力限制了其生产应用。在镁合金的变形过程中,常会出现孪晶与孪晶、晶界及位错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孪晶的形核及生长,对其塑性变形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研究了镁中孪晶与孪晶、晶界及位错的相互作用,借助对应力分布、错配度及原子位移等的分析,对其内在机理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在施加切应变的情况下,单个{1012}孪晶的平均横向生长速度大于增厚速
挤压铸造是一种先进的近净成形工艺,它集成了铸、压成形的优势,应用于轻合金材料,可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实现高性能、轻量化的零件成形制造。铸件-模具界面换热及压力传递是挤压铸造过程中的核心物理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挤压铸造铸件-模具界面换热行为和压力传递规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学术意义。本文通过设计挤压铸造实验用的模具和铸件、设计测温单元、精确安装压力传感器以及开展挤压铸造实验,建立了一套准确的铸型温度和
排放法规不断加严对直喷汽油机(GDI)的燃油雾化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闪沸喷射作为提升雾化质量的有效手段,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多孔式喷油器,在闪沸条件下多个油束会相互聚拢发生喷雾坍塌。喷雾坍塌会显著改变缸内燃油分布,可能导致喷雾贯穿距升高并引起喷雾撞壁,为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性能带来不良影响。本课题围绕闪沸条件下喷雾坍塌的影响因素、机理和抑制手段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在喷雾坍塌的影响因素
镁合金是重要的轻量化材料,挤压铸造是制造高性能结构件的先进成形方法,以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多元镁合金挤压铸造为应用背景,开展压力下凝固微观组织演化的实验研究及相场建模,对于深入理解压力下凝固机制,预测压力下凝固微观组织,进而指导挤压铸造技术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建立了透明合金压力下凝固过程原位观察的实验装置,采用透明合金,通过原位观察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恒压力、周期性“升-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