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柴油机活塞热负荷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tw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对发动机的质量、排放、动力、经济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内燃机逐渐向轻量化、高功率、低排放和低油耗的道路发展,活塞作为内燃机中非常关键的零部件,始终与高温燃气直接接触,承受着非常大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较大的负荷容易导致活塞失效,有限元仿真计算活塞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是分析活塞失效的主要方式。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确定活塞顶面边界条件及边界添加方法:利用三维仿真软件converge仿真得到活塞顶面与燃气之间的瞬时对流换热系数和瞬时温度,计算得到燃气综合平均换热系数和平均温度,采用映射的方式将平均换热边界条件加载到活塞顶面。应用傅里叶变换将瞬时边界条件与时间建立周期性的函数关系,然后将边界条件映射到活塞顶面。对理论上可以计算无限循环热载荷的离散数值加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推导。2、确定活塞侧面边界条件:对于活塞侧面边界条件采用多层平壁导热公式计算火力岸、环区、裙部的换热系数,环境温度通过实验进行测量获得;对于内冷油腔的换热边界,采用经验公式和仿真并行的方式相互验证,修正内冷油腔的换热边界;对于活塞内腔与油雾的换热关系,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到,并根据经验在内腔表面加载不同的换热边界条件。在获得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活塞瞬态温度场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3、使用Pro/E软件建立详细的三维活塞结构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完成模型的前处理工作。计算了活塞稳态温度场,并根据实验测量验证了仿真模型。通过稳态温度场的计算得到换热边界的热平衡条件。根据稳态的热平衡条件计算了活塞由初始时刻到达到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在150s后认为活塞温度场达到稳定状态。根据活塞瞬态温度场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初始时刻和稳定状态下活塞顶面的温度波动情况。4、最后,在活塞稳态和瞬态温度场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分别对活塞在热负荷、机械负荷、热机耦合作用下的热变形、热应力、热流量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对于活塞顶面可能出现疲劳损坏的区域进行了疲劳寿命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活塞高温区域集中在活塞头部,初始时刻头部温度波动从7K逐渐减小到稳定状态下温度波动约为5K,活塞在径向和轴向温度梯度都比较大,裙部由于远离高温燃气,所以温度梯度较小。在分析活塞变形时发现,由于热应力的作用活塞头部最大变形量0.59mm,在热力耦合作用下活塞头部最大变形更是达到了0.63mm,大于活塞与缸套的配合间隙,且机械载荷作用对活塞变形的影响不大。活塞耦合应力场的分布规律比较接近活塞的热应力场分布,裙部的应力场始终比较稳定。活塞顶面凹槽边缘疲劳寿命为7.24×10次,小于疲劳极限寿命设计要求,需要对活塞头部凹槽部位进行优化改进。
其他文献
曼纳希尔金矿勘查区历史上开展的地质勘查工作有限,可利用的资料较少,矿权区内的找矿工作未见大的突破,矿床成因研究也鲜有涉及.为了对勘查区找矿潜力开展初步评价和对矿床成
碳钠铝石既是COz运移、聚集或逸散的“示踪矿物”,也是CO2地下贮存的固碳矿物,其研究对于解决温室气体地下贮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砂岩裂缝中发现的碳钠铝石矿物单晶为研究对
金风送爽,又是一度教师节。我们不由得想起那些默默耕耘和地质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三尺讲台、无私奉献,他们为祖国输送了一代又一代地矿人才,支撑起了祖国的地质矿产事业。
目的:探讨对接受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蓬安县人民医院接受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6例患
“女排精神”作为凝聚中华儿女的强大精神力量,自诞生以来始终激励和鼓舞着国人顽强拼搏、奋力争先、自强不息。至今,它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本研究以“女排
禾本科种子收获后的残茬管理对次年的种子产量非常重要。研究了刈割残莅时间和留茬高度对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次年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残茬
大量分布式电源简单并网会对电网和用户造成冲击,给继电保护、系统稳定和电能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将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和控制装置构成微电网系统,采用一定的控制手段协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面临新建用地稀缺、地价高涨、绿地减少、交通拥堵等矛盾日益尖锐,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缓解阻碍城市发展建设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广州市
伊犁盆地南缘乌库尔其地区铀矿化主要分布在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暗色含煤建造中,暗色含煤建造往往含有许多有机质,在有机质中与铀沉淀富集关系最密切的是腐殖酸(HA)。运用强碱配
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席卷、覆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层层面面,新兴科技的使用与否也成为多学科常年来讨论的重点。在迅猛发展的各种技术中,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也为展览设计中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