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酱发酵菌相分析与人工发酵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xdhxdhxd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酱一直以来作为一种传统调味品,因其取材方便、口感醇厚、香气浓郁等优点广受人们喜爱。但由于小麦酱的生产制作一直以来都是传统方式,故存在许多问题,如:加工条件简陋、受季节气候限制、生产周期长、产品含盐量不稳定等。我国目前关于甜面酱、酱油等的研究报道较多,未见小麦酱研究报道。本实验为首例对小麦酱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改善小麦酱质量,从而实现其产业化加工。本文首先以自然发酵不同时期小麦酱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发酵微生物学分析以及发酵动态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的微生物菌群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而最终形成小麦酱特有的风味。在发酵第一阶段:是霉菌大量生长繁殖时期,分离出米曲霉、黑曲霉。在这个时期,霉菌分泌大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等,分解原料小麦中的蛋白质成肽、氨基酸,分解淀粉成糖类。为后期小麦酱发酵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及奠定基础。酵母菌和乳酸菌等细菌在发酵的第二阶段开始大量生长繁殖,进而使得发酵中酒精和乳酸等中间产物大量累积。第三阶段,则是在前两个阶段提供条件基础上的促酱成熟时期,是小麦酱风味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对自然发酵小麦酱发酵过程分析基础之上,以分离出的米曲霉和黑曲霉作为制曲菌种,分析研究小麦酱双菌种人工制曲工艺。通过分开制曲方式,研究两菌种的产酶特性,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分别对两菌种制曲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出以下结论:米曲霉制曲最佳工艺:初始接种曲料pH6.5左右,菌种接种量0.6%,温度27℃条件下制曲70h。黑曲霉制曲最佳工艺:初始曲料pH6.5左右,菌种接种量0.5%,在30℃温度条件下控温制曲48h。对制曲种曲的配比和添加量研究,优化制曲工艺条件及人工发酵工艺条件,得出以下结果:米曲霉与黑曲霉成曲混合入缸发酵比例6:1。在27。C-40℃温度条件下间歇控温发酵35d,添加0.6%植物乳酸菌,加入9%的食盐,所得成品感官评价与自然发酵小麦酱相似,其氨基酸态氮值有所增加,食盐含量降低,缩短发酵周期至自然发酵的1/2。其他指标与传统发酵小麦酱相似。由此可表明:人工接种发酵小麦酱产品与自然发酵产品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正>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抑制机体疾病的一种调节性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以调节机体T细胞稳态,抑制机体免疫耐受、肿瘤增殖和转移、控制感
研学问题设计是研学案设计的关键,是研学后教模式顺利实现的关键一环。研学问题,是指围绕学科核心知识预设或生成的需探究的教学问题,它能够激发兴趣、引导思维、提升能力,能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在解决问题中体现生命力和魅力.问题是学习的动力,以问题为载体,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是思维的助动器,以问题为平台,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以问题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的基础学科,因此如何提高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质量,保障护理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性,是护理教学的首要目的。教师通过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
以河南原阳东圈村公共空间的考察为基础,对由各种社会组织形态的变迁引发的村落公共空间层次及变迁逐一探讨。
本文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改变氮杂环化合物的羟醛缩合反应体系,用水来替代有机溶剂作为清洁溶剂进行反应。选定一系列氮杂环化合物,分别与相应的醛酮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对目标
在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车辆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人们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汽车安全性研究,提高车辆耐撞性,是我国汽车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SUV由于车
<正>颞部发际缘保留毛囊小切口除皱术,采用发际缘切口去除鱼尾纹效果较好,对颧部下垂、鼻唇沟皱纹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避免发际缘的瘢痕。现将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及其要点
会议
<正>世界上有些书短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而它所发挥的作用却并不小。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亚的信》,就是这样一本书。什么东西使这本书充满了魅力呢?一看之下,情
最新的研究与钻探结果揭示,相山铀矿田深部蕴藏丰富的铜铅锌多金属矿产资源,矿田具有"上铀、下多金属"的资源空间展布样式,对这种新型矿床的形成机制迄今尚未得到阐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