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主客体间向主体间性转向是与现代教育理念“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适应的,是现时代的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呼唤,是改革传统主客二分思维框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占有式模式的必然要求,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需要。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以主体间性理论和交往理论为指导,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了反思,并试图建构彰显主体间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对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益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有助于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系统研究、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论证主体间性视阈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本文在深入理解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学术界对模式、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概念的已有阐述,寻求在主体间性教育观下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范畴,为论文奠定基本的逻辑起点。接着以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反思对象,以主体间性视角分析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本论文提供立论依据。然后阐述本论文的中心、重点,即主体间性视阈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然模式。在此,先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主客体间向主体间性转向的现实根据,接着对应然模式进行了系统剖析,然后阐述主体间性视阈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然模式的本质及其特征。论文最后探讨了主体间性视阈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应然走向实然的认知策略和行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