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盈余管理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较为关心的话题。随着“法与金融”理论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经验证据表明外部治理环境能对企业经营决策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正处于新兴加转轨的特殊阶段,不同终极控制人类型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并存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样特殊的制度背景会影响企业的市场表现和行为导向。本文尝试寻找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考察外部治理环境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机理,探寻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策略转变的制度根源,探讨不同终极控制人性质和行政级别情况下外部治理环境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差异。本文主要由七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界定了主要概念定义,描绘了本文的技术路线图;第二章主要梳理了盈余管理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并进行了文献评述;第三章主要描绘了各地区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区域分布特征图,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地区差异和空间集聚现象;第四章主要是考察了外部治理环境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策略转变的制度根源;第五章主要分析了终极控制人性质和行政级别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第六章基于终极控制人特征差异的视角,考察了外部治理环境和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盈余管理的交叉影响;第七章主要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区域分布特征有规律可循,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盈余管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和显著的集群现象。首先,通过绘制盈余管理区域分布特征图,发现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最低,西部地区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最高。而真实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却刚好相反,东部地区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最高,西部地区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最低;其次,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了组间差异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盈余管理差异显著;最后,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了盈余管理分别的空间特征,结果说明我国在大部分年度中盈余管理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具有显著的集群现象。(2)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可以有效的降低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却会诱发上市公司进行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随着我国外部治理环境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由应计盈余管理逐渐转向真实盈余管理。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考察外部治理环境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策略转变的制度根源。研究发现:外部治理环境与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而外部治理环境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却显著正相关;针对外部治理环境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策略更加高明,逐渐由易于发现的传统应计盈余管理转向难以察觉的真实盈余管理。(3)终极控制人性质可以对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产生显著的影响,而终极控制人行政级别仅对应计盈余管理能产生显著影响,对真实盈余管理并不能产生影响。从终极控制人性质和行政级别两方面出发,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考察了终极控制人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相对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而言,政府控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均更低;其次,相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而言,中央政府控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低;最后,终极控制人行政级别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显著。(4)外部治理环境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效果受到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的影响。相对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约束力更强。相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对中央控制的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有着较强的约束作用,但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外部治理环境和终极控制人对盈余管理的交叉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相对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的两种盈余管理行为约束力更强;另一方面,相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对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发挥着更大的约束作用,但是外部治理环境对不同终极控制人行政级别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