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双生子散光眼形成、演变的关系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23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0-3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任何影响视觉形成的内在或外在因素都会导致视觉发育的异常。散光眼是引起婴幼儿视觉发育异常的常见眼病胎儿眼球在宫内发育过程中,在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可形成不同的屈光状态,使婴儿在出生时就可能发生散光。散光的形成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遗传因素在散光形成中的作用已被证实,环境因素在散光形成中的作用研究甚少。环境因素范围较广,包括母胎健康状况、母胎营养因素、出生时情况等,其中营养素水平对散光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前瞻性研究。故本文旨在通过对孕期母婴营养状况与双生子生后散光眼发病情况的研究,来探讨孕期营养与双生子散光眼形成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3月31日~2009年3月31日分娩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的28对双生子为研究对象,其中单卵双胎11对(男性5对,女性6对)、双卵双胎17对(男性8对,女性6对,异性3对)。分别于孕4-6月时、分娩前抽取母亲空腹静脉血及分娩后即刻采集胎盘脐带残端中的脐静脉血进行血清营养素检测,其中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钙、铁、镁、锌。对28对双生子于生后3月、6月、9月、12月、18月进行屈光检查,将双生子的眼散光状况与孕母孕期及双生子在出生前、后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期随机抽取56例单胎儿作为对照。结果双生子生后3月、12月时柱镜≥2D散光眼检出率分别为53.57%、43.75%,均显著高于单胎婴儿(χ2=21.35、18.52,P均<0.05)。双生子散光家族史的有无,两组间散光值比较(F=6.3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生子组与单胎儿组散光的遗传相关性分别为58.33%、57.14%。母亲有早孕反应(OR=1.40,95%CI 1.10-5.13)、母亲孕中期骨密度(OR=1.44,95%CI1.30~6.19)、血色素(OR=1.69,95%CI 1.03-2.78)、分娩时血清镁(OR=1.39,95%CI 1.03-1.89)、维生素A(OR=1.03,95%CI 1.01-1.06)、双生子脐血维生素D(OR=1.02,95%CI 1.00-1.04)和出生体重(OR=1.02,95%CI 1.00-1.03)与双生子散光眼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生子散光眼检出率明显高于单胎儿;母孕期营养状况影响双生子散光眼的形成,应在整个孕期针对性地对孕母进行营养指导,以降低婴儿散光眼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在电石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固体粉尘污染物,例如石灰粉、碳粉。这些污染物不但造成粉尘污染,而且直接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在本课题,我们以粉尘固废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
目的探讨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坐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日龄SD乳鼠6只,雌雄不限,培养纯化BMSCs群备用;另选取2月龄SD大鼠24只,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产生了大量的可交互数据,而各行各业的数据都是通过特定的软件来进行管理。同样的,在对卫星数据进行接收和处理的某链路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