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非增强MRA(NCE-MRA)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肱动脉–头静脉内瘘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1)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进行自体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共118例,年龄30~64岁。所有患者手术均位于左侧肘部,由同一名外科医师完成。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的患者都进行NCE-MRA检查,其中20名患者同时进行了超声检查。通过NCE-MRA及超声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动脉狭窄、硬化,头静脉是否通畅;测量桡动脉、头静脉的内径、横截面积和血流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两名观察者之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20例患者中两种不同方法组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桡动脉、头静脉内径、横截面积与其对应血流量之间的相关性。(2)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拟行自体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共34例,年龄30~64岁。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名外科医师完成。所有患者通路均位于左侧肘部,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测量术前1天及术后(2周、5周、8周、6个月、1年)的桡动脉、肱动脉、头静脉的横截面积、血流量、尺动脉横截面积、头静脉最小内径、头静脉内膜厚度及距皮深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头静脉、吻合口横截面积、肱动脉、头静脉、桡动脉血流量、头静脉内膜厚度、头静脉距皮深度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头静脉最小内径与其它血管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头静脉血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在超声检查中,两名观察者间测量桡动脉内径、横截面积、血流量及头静脉血流量一致性良好,头静脉内径及横截面积一致性中等,ICC分别为0.76、0.84、0.98、0.90、0.61、0.63。在NCE-MRA中,两名观察者间测量桡动脉、头静脉内径、横截面积、血流量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ICC分别为0.89、0.87、0.87、0.91、0.91、0.95。两种技术中两名观察者间一致性最强的为桡动脉及头静脉血流量组的测量值。(2)两种技术比较:桡动脉、头静脉内径、横截面积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1);桡动脉、头静脉血流量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桡动脉内径、横截面积与桡动脉血流量和头静脉内径、横截面积与头静脉血流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且血流量与横截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3)桡动脉横截面积与血流量之间倾向于线性相关,头静脉横截面积与血流量及桡动脉、头静脉内径与其相对应血流量之间均倾向于乘幂相关。(4)34例患者随访:手术前、后患者肱动脉、桡动脉、头静脉横截面积、血流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手术后患者吻合口横截面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前、后患者尺动脉横截面积、头静脉最小内径、头静脉距皮深度、实验室相关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34例患者随访:患者头静脉最小内径与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头静脉、吻合口横截面积、肱动脉、桡动脉及头静脉血流量之间均为正相关(P<0.05)。(6)年龄(β-0.70,95%CI:-6.52~-24.97,P=0.003)和中心静脉置管与否(β-0.47,95%CI:-419.78~-28.52,P=0.029)是术后8周―1年患者头静脉血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1)NCE-MRA评价自体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是可行的,可以客观测量其血管内径、横截面积、血流量。横截面积及血流量可以作为评价内瘘血管的指标。(2)NCE-MRA可以客观、无创、动态显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状态,其血管横截面积、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预估内瘘功能有一定参考价值,可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提示临床进行早期干预,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3)在临床中,可以根据横截面积预估其血流量高低,为临床评估血管通路状态提供参考。(4)头静脉横截面积>19.625mm~2且流量>500mL/min可作为评估自体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成熟的参考标准。(5)年龄、中心静脉置管与否是术后8周―1年患者头静脉血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