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行难作为司法界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确实带来了不少困扰,不仅是司法系统,与之相关的政法部门也对此问题头疼,而且牵涉的范围较广。司法界的学者及实务工作者都在积极献言献策,力求解决这一大难题。本文从以下四方面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通过其他学者对执行难的理解,阐述自己关于执行难的观点,并分析执行难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二部分是分析执行难问题的表现,存在的具体问题;第三部分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是提出合适的对策。下面来详细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执行难问题的概括:第一节是执行难的概念及存在的不同观点及分类,目前有狭义的执行难和广义的执行难之分。第二节对执行难的案件类型做简要介绍:分别是民间借贷执行案件、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执行案件、“三费”案件等。第三节则是对外国的执行难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来说明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第四节则是论述执行难带来的危害,不仅降低司法公信力,而且影响社会和谐的建设。第二部分是执行难问题的表现,分为四节:第一节是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为逃避执行,出于侥幸心理不积极主动履行义务。第二节是被执行财产难查,这是执行难的关键问题。现实中被执行人往往会通过各种方法,例如假离婚、捏造对外债务等转移财产、隐匿财产,从而使执行工作受阻,损害申请人的利益。第三节是协助执行人不积极配合,由于我国法律对协助执行机构不积极进行协助处罚较轻,一些协助执行机构为本身的利益或怕麻烦而不积极配合执行人员的工作,加剧执行难问题的产生。第四节是由于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因素,部分案件的执行如果触及到地方的利益,相关部门会加以阻扰,干扰执行工作。第三部分是分析原因。第一节是法院内部自身的原因,体现在法院的消极不作为及违法违规操作行为等。第二节是民事执行法律制度的不足,规定过于原则性、操作不便,而且与配套的执行方面的法律甚至出现冲突,影响执行人员的适用。第三节是执行体制的不合理,目前存在的弊端:过于集中,缺乏监督机制;另外是我国执行机构的设置过于分散,浪费司法资源且降低了执行效率。第四节是执行工作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执行队伍素质没跟上去,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执行程序混乱,执行措施落后,导致部分案件执行难的产生。第五节则从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不完善及惩罚措施的不严厉探讨执行难情况。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提出对策以期能对执行难的解决提供帮助。第一节比较研究国外的执行管理体制并借鉴,完善我国执行管理体制,相应改革执行机构的设置;并对民事执行法律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第二节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建立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为解决执行财产难查问题,运用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同时为促使被执行人积极履行,强化执行威慑机制。第三节则是针对执行方式方法的改革,通过强化执行管理措施、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完善执行措施,来缓解执行难。第四节介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来完善执行监督。第五节则是目前全国准备重塑诚信体系,所以解决执行难诚信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