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降雨条件下的三峡库区典型农业流域碳流失规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dongjia1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有机碳富集在土壤表层,降雨过程中雨滴对表层土壤结构的破坏,土壤颗粒受到雨滴击溅而破碎,有机碳释放,导致侵蚀带走的泥沙通常有机碳含量较高,随着径流的分离和搬运,密度较低的细颗粒和颗粒结合态有机碳随着径流优先转移,并且一部分有机碳暴露于易于发生矿化的生态环境当中发生矿化反应而释放,一部分随着径流迁移,分离的土壤连同土壤有机碳,在景观环境中输移和再分布。目前,次降雨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径流碳与泥沙碳流失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径流小区观测试验以及数字模拟等方法对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碳流失途径展开的研究,而自然次降雨过程中,综合考虑土地利用配置体系下碳流失途径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重庆涪陵王家沟流域及忠县石盘丘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配置的四个子流域A、B、C、D集水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次降雨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配置下径流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泥沙总碳(TC)的流失特征和规律。在四个子流域A、B、C、D出口处分别采集径流和泥沙样,共计16场次降雨过程,430个次降雨过程泥沙及径流样品以及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泥沙源地样品213个。以此监测次降雨过程中四个子流域径流DOC和泥沙TC的动态变化,通过分析次降雨过程中径流碳和泥沙碳流失特征及泥沙碳来源,为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固碳增汇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王家沟流域,A子流域采用“农桑配置旱坡地梯田”和“农桑配置水田”的典型库区消纳污染物的技术体系,这些不同土地利用配置会显著降低农业小流域的地表径流速度并增加径流停留时间,能拦截过滤地表径流并且抑制径流的携沙能力。其中A子流域和B子流域的产沙量分别为4672.52g/ha及5171.03g/ha。C流域平均产沙约为2432.23 g/ha,而D子流域的平均产沙量比C子流域大一倍以上,达到了5171.03g/ha。同样的道理,在石盘丘流域C子流域中大规模配置了包含了山顶林地、山坡草地和生态池塘、梯级水田、生态植物篱埂坎、以及流域底部生态湿地等在降雨-产流-产沙的不同阶段中均发挥了积极作用。(2)对2个小流域监测发现,次降雨过程中,径流碳是流域碳流失的主要来源,而泥沙碳虽然贡献度不及径流碳,但也是流域碳流失的重要部分,在2个流域4个子流域中,仅有3场次降雨的泥沙碳多于径流碳(王家沟流域,5/18AB子流域,6/8A子流域)。DOC与泥沙碳的比重会因为径流量大小和降雨强度变化,而出现一定动态特征。径流碳流失通量呈现出线性、指数和对数分布特征,这与降雨事件中降雨强度变化有关。其中石盘丘10次降雨过程中径流碳流失通量均大于泥沙碳流失通量,2019/6/11、2019/6/22、2019/7/8和2019/7/19 4次降雨事件中径流和泥沙碳流失累计通量比最大值分别达为10.87、10.87、27.82和18.97。(3)王家沟子流域A坡耕地贡献了54.01%的泥沙碳,植物篱梯田贡献了34.67%的泥沙碳,桑园仅贡献了11.32%的泥沙碳;而在子流域B,坡耕地贡献了泥沙中33.17%的碳,桑园、无植物篱梯田及植物篱梯田分别贡献了泥沙中29.50%、25.23%及12.09%的碳。而在忠县石盘丘流域,子流域C中,柑橘园贡献40.98%的泥沙碳,坡耕地贡献38.37%的泥沙碳,而临时休耕地贡献了泥沙碳的20.64%;在D子流域,绝大多是泥沙碳是有坡耕地贡献,为67.77%,其次为梯田,占比20.27%,最小的为坡耕地,为11.96%。(4)子流域A中的坡耕地和子流域B中,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即不合理的沟道开挖和高强度机械耕作)已经使某些水土保持措施无效化。C和D子流域由于不同的植被覆盖和措施体系,地表糙度也存在差异,糙度越大对泥沙迁移的延缓作用也会增大,而D集水区的传统方式耕作,地表糙度下降,导致了泥沙的快速迁移。临时休耕措施能显著降低地表产流时,降低产沙能力;构建植物篱或过滤带能够拦截径流和泥沙;因此,在防控泥沙碳的流失时,需要不同措施的搭配和多种土地利用配置相结合的农林水复合措施体系,将会更有优势。
其他文献
光电化学(PEC)生物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新的生物分子检测技术,凭借突出的分析性能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而被广泛研究。光电化学过程是指光活性材料在合适的光激发下发生的光电化学作用,通过电荷的分离和转移实现光电转换,输出信号为电流强度。而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由于生物识别元件与被分析物之间的生物相互作用产生的电化学电流使其具有显著的分析性能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实现高效的PEC生物分析
学位
研究目的: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分别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患者及肾功能正常患者尿液进行检测,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
学位
好氧堆肥技术是处理禽畜粪便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能降低禽畜粪便中重金属的活性,同时生产优质有机肥料,而施用有机肥种植作物,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可缓解土地长期耕作带来的贫瘠问题;因此,对禽畜粪便的好氧堆肥产品进行优化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价值。然而,禽畜粪便量大、难处理、易产生二次污染,以及传统好氧堆肥微生物活性低、发酵缓慢、腐熟度低、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等问题亟需解决;而不同添加剂对好氧堆肥过程
学位
溶解性有机质(DOM)广泛存在于陆地和水体环境系统中,在污染物一系列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研究工作表明,DOM来源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导致其结构组成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汞(Hg)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其有机形态如甲基汞(MeHg)因其极强的神经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的物化特性,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DOM是调控Hg时空分布最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因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DOM
学位
当前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快速发展,体现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以及国家对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的倡导。大量传统农产品的生产已逐步转为有机农业生产,鸡蛋生产也不例外。有机蛋鸡的饲养需满足严格的有机畜禽养殖规定,相比于以商业饲料为主生产的普通鸡蛋,有机鸡蛋因为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更高的生产成本所以市场上的售价也更高。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鸡蛋虽然均通过了严格的有机食品认证程序,但仅凭有机食品认证标识依旧不
学位
在党的二十大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制度创新,承载着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使命。基于“制度与生活”的分析框架及六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经验素材,可以发现制度创新的典型探索紧紧围绕着“融入群众生活”的主线展开,并具体呈现为从强化村级党建到搭设制度通道再到发起群众动员的发展脉络。“融入群众生活”提升了制度创新的情境适应性与治理有效性,也凸显了群众生活秩序
期刊
近年来,系统性农药因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广泛应用于农业活动中,然而许多研究表明系统性农药在环境和环境介质中的检出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提出并论证了系统性农药的潜在环境风险,因此,对于环境中系统性农药残留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为减少病虫害侵袭,保证作物品质,大多数开花作物需接受农药处理。蜜蜂作为重要的授粉昆虫,对于植物花粉和花蜜的广泛采集活动,是蜜蜂作为近场实验生物监测模型的基础。以往的研
学位
本论文以氧化锌(ZnO)为主要研究材料,采用水热法和电化学沉积法成功制备出了不同暴露晶面、不同形貌特征的ZnO纳米粉末材料和具有球状颗粒的ZnO电极。以空气中NO污染物和废水中环丙沙星抗生素为目标污染物,探究了ZnO对两者的氧化去除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光催化氧化是减少空气中NO污染物的重要途径,半导体氧化物的晶面工程可以提高光催化效率。使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不同暴露晶面的ZnO纳米颗
学位
汞(Hg),一种具有高毒性的全球性污染物,以无机和有机多种形态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由于各形态汞的环境行为和毒性存在较大差异,其形态转化势必会影响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毒性。其中,水体汞还原是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过程一方面可限制水体甲基汞的产率,减少甲基汞的富集;另一方面可推动水体零价汞的释放,促进零价汞的全球循环。而水体汞还原主要在光诱导下发生,多种环境参数如光照强度、溶解性
学位
离子的吸附与交换能力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之一,与土壤自净能力、土壤保肥能力、土壤侵蚀、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密切相关。前人提出了众多描述土壤/黏土矿物界面离子交换吸附的模型,但大多都是经验或半经验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土壤中离子交换吸附动力学机理,这是因为人们忽视了矿物颗粒的表面所带电荷在固/液界面附近形成的高达10~8V m-1的非对称强电场。近年来,有研究者在考虑固/液界面存在非均匀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