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千百代人民集体创造的发音、意义、词汇、语法相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体系。任何语言都不独立于文化之外,换言之,语言与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语言具有民族特点,包括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国俗词语和国俗语义。国俗词语尽管蕴含着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国俗语义,但它们仍然是语言单位。国俗语义虽有特殊性,但仍然是语义。所以国俗语义学是语言学中语义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国俗语义。王德春教授给“国俗语义”定义为“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也就是说,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含义”。国俗词语大多是该语言中的基本范畴词汇,是最常用、接触最频繁的词语,如共有事物中的动物词、植物词、器物词、数词、方位词、自然事物词、专有名词、颜色词等。特有事物中反映民族文化、习俗生活、宗教信仰的词汇等。日常交际话语中打招呼、问候等。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个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世界。如蓝色的大海,绿色的田野,红色的血液,这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人类共有的感觉。颜色是大自然最灿烂的表象,五颜六色的各种物质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生态环境。自然界万物以其色彩首先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人们头脑中构成了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因而语言中也就有了描写事物各种颜色的词,即颜色词。每个语言都有各自的表示颜色的词汇。颜色词除了反映颜色的物理属性以外,还能反映该语言的社会文化和时代特征,所以有丰富的文化含义。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各个语言的颜色词反映的文化含义都不同。通过不同民族语言中的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就能了解那些不同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生活方式、世界观、价值观念的异同。在蒙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丰富多彩的颜色词,这些颜色词具有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这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之文化内涵的异同源自中国与蒙古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心理。而且蒙古和中国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道德信仰、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同,这两种语言的颜色词表示不同的国俗语义。然而,蒙古和中国都是东方的国家,自古以来在社会经济等很多方面相互影响。所以蒙语与汉语颜色词也能表示相同的国俗语义。因此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蒙汉语言的颜色词之国俗语义以及蒙汉文化异同。蒙汉语言的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在这两种语言的互译、对蒙汉语教学以及跨文化交际中非常有意义。翻译就是转换承载信息的语言,把一种语言承载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要完成转换信息的翻译任务,最大困难之一就是如何处理好国俗词语,达到国俗语义的完美转换。为了准确表达一定要正确了解原语的国俗语义。要了解国俗语义的意思就是要了解该语言单位承载的文化含义。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必须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必须应用有关文化理论。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文化教学,尤其是包含该民族文化因素的词汇教学。实际上,这就是国俗词语及其国俗语义的教学。通过国俗语义教学可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提高其使用外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换句话说,国俗语义教学可以优化学生的国情知识和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该语言的国俗词语及其国俗语义非常难理解的一种语言单位。所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时需要特别注意该语言的国俗语义,否则可能会产生误解。因此一个语言学习者或者是文化传播者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时,必须首先了解该语言的国俗词语及其国俗语义,而且通过国俗语义详细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了解得越深刻,交际越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