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竞走属于技术、耐力性运动项目。随着体力的下降,在后半程中,运动员能否保持规范合理的竞走技术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资料显示:世界竞走比赛后半程的速度明显快于前半程,而且,运动员无论犯规数量还是犯规性质,都和国内比赛有明显的不同,这对竞走技术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至今,对竞走技术的运动学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后半程的研究上,因此,本人认为:对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后半程竞走技术的运动学研究是有意义的。目前,人们对竞走技术研究主要以平面二维分析为主,但是,在二维状态下,一些反映竞走整体动作协调性的运动学参数难以准确地获取。因此,有必要借助三维的手段和方法对竞走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本文以2005年4月23日在浙江慈溪市举行的“苹果.海尔斯杯”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女子20公里前八名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台日本产松下M-9000摄像机对运动员后半程中一个复步进行比赛现场的三维定点拍摄,利用爱捷三维录像反馈解析系统对图像进行解析,获取的数据通SPSS11.0、EXCEL2003进行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我国优秀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后半程中,步长为107±4cm/步,步频为209±7步/分,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步长较短、步频较快;八名运动员在5次采点中,平均腾空时间分别为53±10毫秒、45±10毫秒、45±13毫秒、43±10毫秒、42±12毫秒,处于模糊腾空时限的下限,处于模糊腾空时限的下限;直腿特征中,着地瞬间膝角、垂直瞬间膝角基本上符合规则要求,和标准相比180°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膝关节保持180°的时间也基本上符合技术要求,然而,最后冲刺阶段,运动员从着地瞬间直至垂直支撑面,膝角保持180°时间处于裁判员模糊判罚的时限;我国6名选手身体重心最高点出现在离地瞬间,2名选手出现在腾空时期,最低点均出现在垂直支撑瞬间;我国选手身体重心垂直位移为7.3±1.2cm,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水平;我国选手头顶位置上下起伏为10.3±2.6cm,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平均水平呈现明显的上下起伏特征;我国选手着地瞬间脚掌仰角保持10°的时间:左脚掌仰角五次采点分别为88±18毫秒、80±15毫秒、80±15毫秒、78±13毫秒、57±15毫秒,右脚掌仰角分别为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