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黏土作为一种基本的岩土工程材料,在我国南方季风气候区域分布广泛,构成或参与构成了湖南地区大量的浅层滑坡体。为了探究滑坡失稳机理,首要任务是对滑体物质的力学性质进行研究,且鉴于当前极端气候频繁发生的新常态环境,则需要明晰多因素如含水率、温度以及酸共同作用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以指导复杂环境下交通工程建设中的斜坡失稳灾害防治。为此,选择湖南坡地典型红黏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排水不固结快剪试验研究其复杂环境下的力学特性,通过XRD试验和电镜扫描等手段从矿物组成和细观尺度分析其变形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土工直剪试验,分析了不同酸环境、温度和含水率条件下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样含水率提高,会降低红黏土的抗剪强度,而温度的增加会减弱含水率的影响,即温度的增加能够提高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在弱酸环境下,红黏土的强度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存在一个温度和pH的临界点,当环境温度为15℃时,pH=5的情况下红黏土的抗剪强度最高,随着温度的增加或者降低,最大抗剪强度所处pH值转变为3,当含水率越低、竖向应力越大,这一现象越明显。2.采用XRD测试了坡地红黏土的矿物成分组成,并借助电镜扫描获得了其细观结构特征,以及酸性条件下红黏土化学成分与细观结构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抗剪强度的原因:在湿热酸环境中,红黏土强度主要受控于化学物质的反应、土体结构性的改变以及双电层的变化。3.运用统计方法,对坡地红黏土抗剪强度影响的湿热酸条件进行了因素显著性分析。影响作用大小依次是含水率、酸强度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