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人际意义的建构—以《逃离》为例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59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之一的人际意义是指人们在交际时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影响他人的行为,并由此建立和维持一定的人际关系。人际意义在翻译中能否得到完整、准确的再现,是评价文学作品翻译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Alice Munro的代表作《逃离》为例,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角度,对《逃离》以及李文俊译本中人际意义的建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逃离》中的人际意义主要通过语气、情态、评价三个系统进行建构。由于中英文语法、语气等的异同,在翻译中作者应从人际角度出发,在对原文人际意义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合理的对原文的表达方式选择直译或调整、改动。通过对《逃离》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有全面、精确的理解。同时,本文所作的研究能够为国内学者从人际意义的视角对《逃离》进行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其他文献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多媒体视听说教学情况比较特殊。本论文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摩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多媒体视听说教学进行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诸多作品已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的名篇。《群魔》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后期的作品,也是一部意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