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多媒体视听说教学情况比较特殊。本论文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摩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多媒体视听说教学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主题·示范·语言活动·评价”模式。
本模式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组成部分。
课前,教师在常规备课的基础上,借助书籍、网络等途径查找、选择与将进行的主题有关的、尽量包括视、听、说、读的语言材料,并准备好相关课件;同时,选择一定的材料放在校园网的网络课堂或教师的博客中供学生下载阅读,提供并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好的英语学习网站进行课前预习和听说练习。而学生准备活动主要依托学生个人学习调控和班级英语学习小组,在完成指定阅读任务的同时,对将进行的话题通过网络、课本等资源在词汇、预听、主题思考等方面做好课前准备。
课中,借助多媒体语音室,通过视、听来输入,通过说来输出。教师使用课前阅读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导入视听说课的新话题,多次复现与话题相关的重点词句及习语,先将要听的内容视觉化再听觉化,并授以相关的听力策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而几乎要把所有听的内容先视觉化再听觉化是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特性所在。所有输入,包括视、听及阅读资料,教材、课件展示的内容以及教师的口头提示,都成为构建话题的语言材料,为“听”创设有利的情景语境,为“说”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层次和认知事物的顺序,学生的语言输出从模仿开始,到小对话的操练,再到简单的讨论。整个语言输出围绕话题,根据情景语境逐步展开。其间,教师设计并提示适合学生水平的任务,从而有助于开展各种语言活动,进行有效交际。课中,老师还必须向学生明示课后活动和需准备的内容。课后,学生以个人、两人结伴及小组等多种形式复习重点、难点语言的读音、拼写及词义,包括词汇、习语、表达法、句型和搭配使用等,进行主题回味总结、内容延伸、思想交换等语言活动,并做“个人英语听说双周记”和“小组语言活动记录”,由教师定期检查;同时,还要为下一课作充分准备。课后,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课堂语言活动及本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估以更优化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所听内容的主旨为主题,以综合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为中心,以评价结果为新起点,通过课前准备、课堂示范、课后语言活动及教学评价,形成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多媒体视听说主题·示范·语言活动·评价教学模式,使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英语人才培养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