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中材料质感美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9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的本质属性即是阅读,而为书籍做装帧设计早已脱离了单纯为书设计封面或者是绘制一些精美的图形图案,而是要从整体出发,构建书籍的灵魂意境,从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来设计其信息传达的视觉形式。而在这个视觉形式中材料质感的使用越来越被重视,在书籍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材料在其中所占有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书籍的形态因使用材质的不同也表现出具有较大差异的形式特点,书籍发展到今天,因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材料的更新速度迅速加快,有更多的材质变化可以运用到书籍的设计当中,书籍的形态也因手段的更新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由传统的纸媒转变为接收视屏信息,并且大有取代之趋势。而书籍作为记载人类文明史的信息载体如何一代代传承,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材料质感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手段将成为书籍设计中的重要艺术元素。《考工记》中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其中的“材有美”则讲了材料自身具备了美感,这里面就包括了材料的质感之美。材料在书籍的设计过程中成为信息表达的物质载体,材料自身具有固有的质感属性,在使用时能带给阅读者不同的感官体验和无限的遐想空间,书籍设计师在进行材料的选择时应要力争发掘材料自身的特殊美感,对材料质感的要求要精益求精,这就需要对书籍材料的不同性质进行感受—粗糙、细腻、光滑、干涩等等,对书籍设计中材料质感带给人的直接感受要放在首要位置,还需要关注材料质感带给人们心灵上的触动和材料质感本身所能带动的情感内涵。本文将从材料质感的角度探讨材料与书籍的关系,在书籍的设计过程中,仅仅理解材料的特性与功能是不够的,更应该运用设计师独特的审美意趣,掌握和探究材料自身的微妙特征,对材料质感的固有属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归纳,并提取出独特的表现手段,关注材料质感所呈现的情感魅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材料进行新的重组与融合,展现出全新的材料质感。文中还以材料质感在书籍整体阅读结构中的独特作用为出发点,从多视角、多维度探讨材料与书籍设计之间的匹配关系,拓宽设计师的思路,从而为书籍设计提供立体的思维模式,更好的完善读者与书籍之间的互动,实现更加有效的沟通,为书籍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方向。
其他文献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把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一些不良表现视为自己学习的风头而卖弄,心理存在严重的偏失。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
<正>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可以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了教育的重点,而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开放
采用市政再生水作为电厂循环冷却水的补水水源是我国解决城市水危机的关键措施之一。与自然水体相比,市政再生水中微生物数量多,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含量高,采用市政再生水作为
水泥制造企业作为水泥产供销的主体,受企业物流能力的影响很大,无论是原材料的采购,还是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一方面,水泥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利润空间逐年压缩,而物流作为
建筑漫游的未来在哪里?建筑漫游这一新的表达媒介究竟能否充分表现设计理念,并且传达给受众的形式是否能满足其审美需求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发
目的探讨长期照顾白血病患儿母亲的经验感受。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访谈患儿的母亲10名,采用Giorgi现象学研究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白血病患儿母亲的照顾感受可归纳为4个主
<正>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是当今最先进的核医学成像技术,属于功能成像技术。它利用放射性的示踪剂在分子水平上动态反映人体内各个器官的的代
自元代营建大都城开始,四合院民居历经明清、清末民国、建国初期数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与朝代更替,适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需求,至今始终作为旧城中最普遍的建筑形式而存在。在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沿海省份已形成或正在发展出许多产业集群,而且这些产业集群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集群升级发展,资金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产业集群在促进一区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