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年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期较罕见的恶性克隆性骨髓增生异常屑髓增殖性疾病(MDS/MPN),临床进展迅速,预后不佳,化疗效果不佳,约30~35%的患者在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近年的研究发现过甲基化在JMML的发病和进展中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尝试以小剂量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改善JMML的预后。 目的:评估地西他滨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JM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我们分析了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我中心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2例JMML患儿,中位发病年龄29.5月(1~71月),21/22例患儿在移植前接受了2~4疗程的中等强度化疗(第6例患儿移植前仅接受了2轮地西他滨治疗)。3/22行无关供者全相合(MUD)移植,19/22互补造血干细胞移植,全相合预处理方案:Cy+Bu+Flu+ATG+AraC,输注单个核细胞数8.0×10^8/kg,以环孢素A和吗替麦考酚酯(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8例进行单倍体半相合+无关脐血互补移植(CT),预处理方案:Cy+Bu+Flu+AraC,输注单倍体单个核细胞数>20×10^8/kg(中位细胞数47.2×10^8/kg,22.77~88.00×10^8/kg),+3、+4天予大剂量后置环磷酰胺(PTCy),联合他克莫司加MMF预防GVHD,+6天输注无关脐血,输注脐血总有核细胞(TNC)中位细胞数8.68×10^7/kg,3.99~12.75×10^7/kg。移植前予2~3疗程地西他滨20mg/m2.d×5d/疗程,间隔时间为4~6周,目的为减少肿瘤负荷;粒细胞稳定植入后且在移植后3个月内开始使用小剂量地西他滨10/m2.d×5d/疗程×2~6疗程作为移植后维持治疗。1例病人(case6)移植前仅给予2个疗程地西他滨治疗。移植前临床完全缓解3例(cCR),基因学缓解1例(gCR),部分缓解18例(PR),进展0例。 结果:截止2018年1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8.5月(2~45月)。所有供者均植入(第六例患儿首次CT后植入失败,在挽救性的二次CT后单倍体植入)。总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95.5%和86.4%,于行CT的患儿中,10例单倍体植入,9例脐血植入。CT患者粒细胞植入(连续3天粒细胞大于0.5×10^9/L的首日)中位时间30天(18~71天),血小板植入(血小板连续7天大于20×10^9/L且脱离输注的首日)中位时间23.5天(9~105天)。MUD患者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17天(12~35天),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12天(10~30天)。其中Ⅱ-Ⅳ°GVHD31.8%(7/22),1例(case13)CT后50天死于Ⅳ°肠道aGVHD,3例出现慢性GVHD,没有Ⅱ°以上cGVHD发生(NIHcriterion)。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不明原因的发热(100%),移植后CMV、EBV病毒血症比例分别为27.2%(6/22)和4.5%(1/22)。6例患儿移植后使用地西他滨后出现自限性的骨髓抑制,表现为三系下降,1例出现自限性的中性粒细胞缺乏,1例出现自限性的血小板减少。 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改善JMML的治疗效果,移植前后使用地西他滨是相对安全的。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