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面对新型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乡村绿道以其线性连接结构推动乡村各类空间实现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受地方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影响,乡村绿道建设实践呈现出主题单一、模式固化、表现雷同等“千道一面”现象。同时,景观空间是地方差异化表达的重要途径,关注乡村绿道规划区域景观空间的整体特性及内部规律差异,有助于改变我国乡村绿道同质化趋势。因此,将聚焦景观空间研究的景观特征评估法(LCA)引入乡村绿道规划
【基金项目】
:
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浙江乡村绿道多功能协同机制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型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乡村绿道以其线性连接结构推动乡村各类空间实现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受地方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影响,乡村绿道建设实践呈现出主题单一、模式固化、表现雷同等“千道一面”现象。同时,景观空间是地方差异化表达的重要途径,关注乡村绿道规划区域景观空间的整体特性及内部规律差异,有助于改变我国乡村绿道同质化趋势。因此,将聚焦景观空间研究的景观特征评估法(LCA)引入乡村绿道规划,在系统梳理乡村绿道、景观特征评估研究进展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应用研究”的研究思路。在理论研究方面,分析景观特征评估引入乡村绿道的理论适用性。景观特征评估是一种用于帮助认识和辨别空间差异性的工具,其方法原理与乡村绿道去同质化导向之间存在契合,并且相较于现有乡村绿道规划方法而言存在引入优势。因此,将其应用于乡村绿道规划具有适用性。在方法研究方面,构建基于景观特征评估的乡村绿道规划方法。依据英国景观特征评估基本步骤,以景观特征识别、景观特征评价、景观特征判断3个环节评估乡村绿道规划区域的景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评估结果在乡村绿道规划上的实现应用路径,即指导乡村绿道网络选线与乡村绿道景观优化的具体方式。在应用研究方面,以嘉兴市南湖区乡村地区为对象开展实践。南湖区乡村地区具备多元的乡村资源空间、典型的江南水乡环境、现实的乡村绿道更新需求,故存在实践的可行性。基于景观特征评估环节,归类确定南湖区乡村地区13种景观特征类型、164个景观特征区域,对具备线性载体的159个特征区开展价值评价与视觉敏感度评价,获取景观特征表现分布,作为南湖区乡村绿道规划实现的重要依据。基于评估结果及其应用实现路径,结合适宜性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等常见乡村绿道规划办法,完成南湖区乡村绿道网络近期、中期、远期布局,并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区段的景观更新、维持、重构策略。综上所述,乡村绿道作为一种线状空间营造内容,在规划中应考虑与面状景观空间之间存在的更趋区域化的联系与作用机制。探讨将景观特征评估引入乡村绿道规划的可行办法,并实践应用于嘉兴市南湖区乡村地区,指导地方乡村绿道去同质化选线布局与景观建设,为改善我国乡村绿道同质化现象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近年来,网络媒体及数字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脸图像数据越来越容易获取和共享,特别是随着深度学习的突破,人脸识别、人脸支付、监控系统等多场景下的应用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以人脸图像相关的各类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从而导致了人脸图像在各类网络应用的过度采集,使得人脸信息隐私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当前,人脸隐私保护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针对人脸
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兼具长期性和复杂性,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有效手段。基于目前多元主体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政府主导下协同性不足、企业主体忽视社会责任、社会组织角色定位模糊和农户主体责任淡漠等问题。文章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明晰多元主体各自应承担的角色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探究农村人居环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期为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思路。
作为科技革命变革的支撑性力量,科技创新型人才成为各国争相培养的资源要素。毋庸置疑,国家必须将各级各类的科学教育推至首位并给予高度关注。然而作为科学素养启蒙期的小学科学阶段,仍存在较多“短板”不利于学生科学教育的获得,如停留知识层面的记忆阶段、实验探究机会稀缺、学习科学兴趣维持时间短等问题在国内多数小学中均有凸显。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信息技术整合教育领域的应用实例不断攀增且成绩斐然,科学教育中的一些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联网作为一种极具广泛应用潜力的技术,在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物联网设备巨大的体量,在应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包含了用户和设备隐私的数据需要通过安全保护措施进行周密保护,以防止因隐私数据泄露而造成巨大的损失。访问控制机制是保护物联网数据安全有效利用的重要方式,而访问控制策略作为访问控制机制的核心部分,是确保访问控制模型能够有效阻止恶意访问的根
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基本造园要素之一,也是园林中模山范水的重要表现形式。宁波天一阁是明末清初时期浙江宁波地区著名的藏书楼,内部园林假山的空间布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时浙江地区的掇山理论与技法成就。深入研究其假山空间特性与山石理法,对传承叠山技法和天一阁掇山置石的保护和修复具有现实意义。以宁波天一阁掇山置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检索、现场调研、测绘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天一阁掇山置石进行资料
随着我国各阶段学生人数快速增长,校内及校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教育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同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逐年上升。与此同时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教育突发事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文提出将知识图谱技术应用到教育突发事件领域,将教育突发事件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规范,构建教育突发事件领域知识图谱。根据教育突发事件相似度计算,从相似度高的历史案件中得到决策支持,设计并
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力量,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创新方法论,契合了新时代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然而,在教学环境、教育理念、个体认知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术界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及培养效果的评价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提供全面、系统的设计思维培养路径和评价体系成为学术界刻不容缓的研究课
作为人类瑰宝,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独特的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承载游人数量较多。道路是游人进入景区必选方式,是连接风景名胜区各功能区的纽带,道路景观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物景观是营造道路景观的主题,研究景区道路植物景观提升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空间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美景度分析法及数据处理法等方法内外业结合对景区道路绿地景观进行研究,利用热门旅游网站上游客上传的带有地理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在科技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移动碎片化学习应运而生,并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被大众所选择。碎片化学习有其很多的优势:知识更新快、传播范围广,学习时长和学习地点不受限制。但是碎片化学习方式的到来也给学习者增加更多的挑战,表现在获取的知识信息琐碎、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下降、思维零散、认知片面等方面,这些问题导致碎片化学习的效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生态资源要素为主导的乡村绿道作为乡村线性空间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城乡生态服务功能发挥的重要抓手。生态型乡村绿道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涉及资源要素繁多且纷杂,而现有理论指导下的绿道资源要素研究存在着分散、孤立等问题。因此,探寻乡村绿道协同发展状态下资源要素演变的内在作用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绿道规划策略是协同学理论参与下乡村绿道规划的重要内容。从资源要素协同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