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释磷聚磷特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448681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磷含量过高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去除外排废水中的氮磷显得至关重要和紧迫。生物除磷以其诸多优点成为除磷的主要方法,但目前人们对担当生物除磷“主角”的聚磷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它们的聚磷释磷特性认识尚浅,这成为制约生物除磷技术发展的“瓶颈”。过去通过传统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被认为是担当除磷功能的聚磷菌,现在越来越多地被采用非培养、现代生物学原位检测技术(如FISH技术、PCR-DGGE技术)的研究结果所否认。聚磷菌表现出在纯种培养条件下与反应器培养条件下不同的磷代谢行为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试验采用培养周期短、抗污染能力强、表达系统遗传背景清楚、目标基因表达水平高的两株大肠杆菌,将纯化过的菌株以厌氧/好氧(A/O)方式运行,通过改变供给的磷酸盐浓度和混合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比例,观察了不同磷浓度和碳源条件下,菌株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的情况,旨在揭示非培养方法所确定的聚磷菌—大肠杆菌,在纯培养下聚磷特性变化的机理,为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聚磷菌的代谢规律的了解奠定基础。通过两株大肠杆菌聚磷释磷特性的对比,来揭示传统培养方法和非传统培养方法对同一种属的菌株是否为聚磷菌的看法不一致的原因所在。研究结果表明:(1)磷浓度对两株大肠杆菌是否表现聚磷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大肠杆菌1在正磷酸盐浓度分别为10mg/L、20mg/L和30mg/L的试验中,只是表现出轻微的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现象,或者不聚磷也不吸磷,而当正磷酸盐浓度提高为40mg/L时,大肠杆菌表现出稳定、良好的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现象。大肠杆菌2在正磷酸盐浓度为10mg/L、20mg/L、30mg/L、40mg/L的试验中,全都是表现出微量的释磷吸磷。(2)碳源种类均能对两株大肠杆菌是否表现生物强化聚磷特性产生影响。有乙酸钠混入的碳源有利于这两株大肠杆菌表现聚磷特性。VFA碳源要比单糖和多糖类碳源更有利于它们表现聚磷特性。(3)两株大肠杆菌均在正磷酸盐浓度为50mg/L、60mg/L的试验中表现出厌氧释磷,好氧不吸磷现象,说明当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后其会抑制聚磷菌的吸磷特性。(4)同种大肠杆菌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行为,这有力地说明了那些疑似聚磷菌在纯化后表现出的非生物强化聚磷现象,是因为其离开了原有系统后新系统并没有给予其合适的聚磷条件,导致出现各种非生物强化聚磷的特性。
其他文献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化学发光池存在的不足,应用氧化铟锡(ITO)玻璃和有机玻璃等材料,研制出一种可以产生并检测电化学发光信号的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池,该池较好地解决了现有电化
酪蛋白改性丙烯腈纤维属于再生蛋白质纤维,纤维中主体成分为接枝酪蛋白,同时还存在着相当比例的均聚物PAN和一定比例的游离酪蛋白。酪蛋白的存在使得纤维具有羊绒般的柔软手
高校评价制度的行政化与量化严重束缚了青年教师的自由发展并使科研与教学相分裂。量化的考评体系和物化的科研激励机制引发了部分青年学者的学术不端行为,特别是精神世界的
纤维的自动识别是涉及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研究课题。传统纤维检测方法存在诸多弊端,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纤维自动识别的研究工
从长期战争泥潭中解脱出来、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的越南,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为了尽快摆脱贫困,接纳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转移的夕阳产业。由于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语用失误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自从英国学者Jenny Thomas在1983年首次提出“语用失误”这个术语以来,国内外学者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他们的发现为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激光穴位照射防治过敏性紫癜反复及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中药联合激光穴位照
文章认为,融资租赁是联结金融与实体经济最为紧密的融资手段,基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租赁具有缓解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缓解财务负担等优势,是中小企业转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我国社
[目的/意义]近些年来,在线健康社区变得越来越流行。然而,较少社区能成功地维持用户并激励他们持续的分享知识。本文将社会支持理论和承诺—信任理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集成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