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给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各种动物及食品中均可检测到S. aureus,其众多的毒素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给人类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和动物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尤其是“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的大量出现,因此,对于S. aureus潜在危害的研究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目前,对于MRSA的超级耐药性问题,许多学者认为这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及某些可移动元件的转移有关,但由于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对金黄色葡萄球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且基因谱的建立还尚需时日,对S. aureus的流行病学调查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等问题,对不同来源的S. aureus的分离鉴定及追踪溯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采集4个省市(陕西、广东、福建和广西)鸡肉(1152份)、陕西省10个县市即食食品(400份)、陕西12个县市市售婴儿奶粉(387份)、陕西省内10个奶牛场的原料奶样(原料奶和乳房炎奶样)(295份)、陕西猪鼻腔拭子(400份)等不同样品,首先进行S. aureus的分离鉴定,研究S. aureus在不同样本中的分布;并选取S. aureus阳性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特性,以PCR技术检测S. aureus常见毒素基因(肠毒素、剥脱毒素、中毒休克毒素-1、杀白细胞素)及部分耐药基因(mecA),通过结果,比较不同来源S. aureus的耐药性、毒素基因和耐药基因,并用PFGE技术对以上S. aureus进行基因分型,获得其树状“亲缘图谱”,对其追踪溯源,为S. aureus的监控、耐药机理、暴发流行的检测及追踪污染源提供依据。本实验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从采集的临床乳房炎奶样、原料乳、猪鼻腔拭子、鸡肉、奶粉、米粉和即食食品的样品中分别检测出57个、23个、62个、210个、29个、25个、71个阳性样本,其检测率分别为32.39%、19.33%、15.5%、18.23%、20.28%、10.25%和17.75%。对分离到的所有S. aureus菌株进行mecA基因检测,在临床乳房炎奶样、猪鼻腔拭子、鸡肉和即食食品中分离到mecA菌株6株、14株、14株和9株,检出率分别为10.53%、16.87%、3.76%和6%,在原料乳、奶粉和米粉样品中没有检测到mecA阳性菌株。2.对S. aureus菌株的药敏性检测发现,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敏感。另外,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和甲氧苄啶,对其他6种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但耐药率不高,其中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高于其他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鸡肉分离菌株是所有来源分离菌株中耐药谱最广的,除对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外,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耐药。3.对S.aureus菌株通过PCR扩增其毒力基因,临床乳房炎奶样、原料乳、猪肉、鸡肉、奶粉和米粉以及即食食品的菌株中检测到PVL基因的检测率分别为27.5%、85%、50%、17.5%、55%和5%,肠毒素基因检测率分别为80%、72.5%、0、27.5%、65%和50%。其中两种毒素基因都存在的菌株共分离到55株,分别为临床乳房炎奶样11株(27.5%)、原料乳24株(60%)、鸡肉4株(10%)、奶粉和米粉16株(40%)。所有样品中都没有检测到中毒休克毒素和剥脱毒素的存在。4.将不同来源的S. aureus进行PFGE分型,共得到66种不同的基因型,用80%的相似度进行同源性分析共得到21个基因簇。在对不同来源的S. aureus进行单独分析时,临床乳房炎S. aureus可分为16种基因型,80%的相似度分析得到3个基因簇,原料乳S. aureus可分为15种基因型,80%的相似度分析可分为5的基因簇,猪鼻腔拭子S. aureus可分为19种基因型,80%的相似度分析可分为6个基因型,奶粉和米粉S. aureus可分为20种基因型,80%的相似度分析可分为9个基因型,即食食品S. aureus可分为26种基因型,80%的相似度分析可分为8个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