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国出口贸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从传统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新新贸易理论,研究视角从宏观层面转向微观企业财务数据。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两者对于各个国家间的贸易进行解释:一国的要素相对于另一国的要素有着绝对优势或者比较优势。但是这显然无法解决产业内发生贸易的原因。规模报酬递增理论认为产业内贸易有助于国际间要素流动,因而很好的解释了产业内发生贸易的原因。而对同一产业的不同性质企业出口决策的不同也无法解释。新新贸易理论认为,企业在做出出口决策前,需要考虑出口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的存在使得一部分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被迫放弃出口,而流动资金相对充裕的企业有能力支付沉没成本,从而走向国际市场,这使得融资约束成为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因素;企业可以从外部和内部获得融资,生产率高的企业有能力占据市场份额,进而拥有较高的内部现金流水平,因此企业的内部融资受生产率的影响,生产率也成为企业出口行为的另一个影响因素。从融资约束与生产率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角度,本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外的大部分学者从以下四个角度来研究,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行为的自我选择效应、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行为的出口学习效应、融资约束影响了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强度、出口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能力。研究结果十分丰富,但是部分结果尚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中包括“生产率悖论”、融资约束是否能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要求来间接影响企业出口等。由此可见,关于融资约束与生产率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这一领域还有继续深入探讨研究的价值。本文首先对企业融资和异质性企业模型进行理论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生产率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机制,随后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8-2013年的数据,借鉴Heckman两阶段回归模型,以融资约束和生产率为核心解释变量,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与生产率对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规模的影响,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和不同融资渠道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对全样本一共10833个连续经营的企业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做出出口决策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在出口规模的表现方面,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出口的强度反而不大。(2)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越小,出口的可能性越大,同时进一步提高出口规模的能力也就越强。值得注意的是,当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得到缓解时,会使得生产率对出口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第二,从企业所有制差异的角度,建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与融资约束变量的交叉项,以研究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对于企业出口行为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融资环境的改善,同时提高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出口可能性,但是对民营企业的正向影响显著的高于国有企业。进一步看,融资环境的改善,对民营企业的出口规模有很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对国有企业的出口规模却表现出显著的负向效应。第三,从不同的融资渠道的角度,分别研究内源融资渠道、商业信贷渠道和银行信贷渠道对企业出口行为的不同影响。对于出口决策和出口规模两个方程的回归估计结果显示,除了银行信贷约束的相关系数为正以外,内源融资渠道和商业信贷渠道都呈现出与出口显著负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银行信贷才是缓解企业出口融资约束的唯一有效途径,只有当企业面临的银行信贷约束降低时,才能使得出口的可能性提高并使得出口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依据本文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提出了改善金融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强调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合理利用内外源融资和优化企业生产率等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