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3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Ettore Majorana)预言了一种反粒子是自身的基本粒子,叫做马约拉纳费米子。固体宇宙中的马约拉纳费米子满足非阿贝尔统计规律,对于实现拓扑量子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穿谱(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pectroscopy,STM/S)系统性的研究了铁基超导体FeT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Ettore Majorana)预言了一种反粒子是自身的基本粒子,叫做马约拉纳费米子。固体宇宙中的马约拉纳费米子满足非阿贝尔统计规律,对于实现拓扑量子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穿谱(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pectroscopy,STM/S)系统性的研究了铁基超导体FeTe0.55Se0.45表面的磁通涡旋中的马约拉纳零能模。这些结果为高温下实现马约拉纳编织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单一材料平台。1. 使用STM大幅度改变针尖样品间距,在FeTe0.55Se0.45表面的磁通涡旋中观测到了马约拉纳零能模的电导平台特征,这是马约拉纳零能模存在的一个关键性实验证据。由于超导磁通涡旋中的马约拉纳零能模自身具有电子空穴对称性,使得量子隧穿过程在低温下发生Andreev共振反射并产生稳定的量子化电导平台。研究发现,有且只有马约拉纳零能模的可以出现电导平台的特征,而其他拓扑平庸的磁通涡旋束缚态并不会存在这个特征。经过大量实验发现,马约拉纳零能模的电导平台特征可以在不同样品,不同仪器中观测到。统计结果显示,平台的电导值接近甚至达到量子化电导2e2/h。进一步研究发现,系统本身的总能量展宽和样品中存在的准粒子中毒效应都可能引起平台电导低于理论值2e2/h。磁通涡旋中零能束缚态产生电导平台这种独特行为,强有力的支持了该铁基超导体中马约拉纳零能模的存在,对最终实现马约拉纳零能模的编织操作具有重要意义。2. 通过对比FeTe0.55Se0.45样品中两类磁通涡旋束缚态的能量分布,发现了其中整数量子化和半整数量子化的束缚态能级,并深入讨论了马约拉纳零能模产生的微观机制。本文进一步对样品中存在的两类磁通涡旋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包括存在马约拉纳零能模的拓扑磁通涡旋和不存在马约拉纳零能模的平庸磁通涡旋。进一步探究发现,两类磁通涡旋束缚态产生的空间图案也有明显的差别。这些现象都表明了两类磁通涡旋的涡旋准粒子分别来自于拓扑的Dirac表面态能带和平庸的体相能带,因此两者之间的束缚态能级存在半整数的量子化移动。通过研究两类磁通涡旋的空间分布统计规律,发现两类磁通涡旋确实可以在样品中共存,并且磁通涡旋的比例有很强的空间依赖性。建模计算结果很好的重复了两类磁通涡旋中的测量结果,暗示了样品中有拓扑和平庸两类超导区域共存。该结果为FeTe0.55Se0.45的超导拓扑性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进一步研究马约拉纳零能模有重要意义。3. 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证明了单层褶皱锑烯结构中存在一维拓扑边界态。在Cu(111)基底上外延生长了单层褶皱锑烯,并在上面进一步构筑了锑烯纳米岛,通过STM等多种手段证明其褶皱层状的原子结构。由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自由的单层褶皱锑烯中存在稳定的一维拓扑边界态,当考虑基底影响时拓扑边界态依然存在但是变得不利于观测。而实验构筑的第一层锑烯可以屏蔽基底的影响,利用STM/S,在锑烯纳米岛边缘观测清晰的一维拓扑边界态。而且发现锑烯纳米岛对边上有能量不同的两种边界态,边界态的能量和空间特征与理论结果一致。该结果报道了单层褶皱锑烯中的一维拓扑边界态,对单层锑烯材料以及其他相关二维拓扑材料的物性研究和未来应用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多价态的钙钛矿过渡族金属氧化物(ABO3-x)因其关于氧的化学计量学迷人的物理性质而受到了持续的关注。通过调节钙钛矿氧化物中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环境,过渡金属的氧化态、金属-氧-金属键角、以及总的载流子浓度能够被改变,为调控钙钛矿氧化物中磁性、铁电性、超导性等提供了途径。精准的控制钙钛矿氧化物中氧的非化学计量学的能力至关重要,也构成了可逆控制其物性的先决条件。钙钛矿氧化物中氧的非化学计量学与其晶格中
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量子效应与物理性质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一维半导体Ge纳米线,因具备高的空穴迁移率、低的超精细相互作用,高的朗道g因子以及与硅兼容等优点,使其在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硅基自旋量子比特及基于马约拉纳费米子的硅基拓扑量子比特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采用传统的气-液-固生长方法得到的Ge纳米线存在金属污染、转移以及排列的问题,而采用分子束外延生长方法生长面内且有序排列的Ge纳米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几种插层铁硒材料的晶体结构与基本物性,探索了插层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情况,以及其对材料电子结构和基本物性的影响。我们设计合成了几种电子和空穴掺杂的铁硒基超导体,取得了以下进展:首先,借助溶剂热的方法,我们将体积较小的碱金属锂与1,2丙二胺分子共同嵌入到了铁硒层间,成功地在Lix(1,2-C3N2H10)0.37FeSe体系中实现了连续大范围(0.06~0.68)电子掺杂调控,其超导电性
本论文的目的是在过渡族金属低维化合物中探索新型磁性材料,主要对几种准一维和层状的铬硫族化合物及铬砷族化合物进行制备和物性表征。实验上,首先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获得新化合物的粉晶样品并确定其晶体结构,而后采用助熔剂法生长新物相的单晶并对其性质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Rb2Cr Se2,并对其结构和磁学性质,尤其是1/3磁化平台进行了系统地研究。该化合物在结构
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和表面扩散行为对其实际应用和器件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的实验表征技术还无法精确地给出纳米颗粒在高温下的结构演变过程及其在表面的扩散机制。另一方面,合理利用纳米颗粒的融合是一种自下而上加工微纳米电子器件的方法,随着器件尺寸的进一步缩小,在原子尺度理解纳米颗粒的融合机制十分重要。本论文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原子精度上研究了纳米颗粒及其阵列的熔化行为、在固体表面的扩散机制及其在
驱动蛋白是细胞内通过水解三磷酸腺苷在微管上持续定向运动的双头分子马达,在细胞内货物的运输及细胞分裂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分子马达关键性的问题是其化学力学耦合机制,对其研究有助于生物物理学的发展。自从驱动蛋白被发现以来,研究者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手段研究了驱动蛋白的动力学特性,取得了十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了解释驱动蛋白的运动机理,研究人员提出了驱动蛋白的传统运动模型,认为驱动蛋白运动的动力来自于颈链对
石墨烯(graphene)的成功制备,为人们研究其它二维晶体材料奠定了坚实基础。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Cs)是继石墨烯之后的新型二维晶体材料。二维TMDCs材料丰富的晶体结构(T相、H相、T’相等)与强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导致了诸如二维磁性、能谷电子学、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伊辛超导等新颖物理现象的出现。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电场、
过渡金属氧化物属于强关联电子体系,其材料内部的晶格、电荷、轨道、自旋相互耦合产生了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如超导、巨磁阻效应、金属绝缘体转变、磁有序等。近年来,随着材料离子调控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控制材料中离子的转移进行调节。因此,对于过渡金属氧化物而言,离子也应看作决定材料物理性质的一个自由度。对材料进行离子调控,不仅可以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而且,控制离子转移的过程在
量子计算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新型计算方式,相比于经典计算,它在解决许多特定问题上具有巨大优势。超导量子电路作为实现量子计算最有竞争力的平台之一,具有损耗低、易操作、易扩展、易集成等突出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在超导量子比特的设计、基本特性和量子态调控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超导量子比特的设计、仿真与制备。设计了基于电路量子电动力学(
石墨烯的二维蜂窝状晶格,由两套互相穿插的三角形A/B子晶格构成,且A/B子晶格上的位点被相同的原子占据,从而赋予了石墨烯子晶格反演对称性。其低能电子态的色散关系,可通常由描述无质量、自旋1/2粒子的狄拉克方程描述,相应的泡利算符不再作用于自旋,而是作用于石墨烯的子晶格自由度,故引入赝自旋替代自旋。因而,石墨烯的低能准粒子通常被称为“无质量狄拉克费米子”。狄拉克点附近的载流子运动方向与赝自旋取向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