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M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u1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对于示踪剂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够很好地实现肿瘤的高精度热源成像。但是使用全身PET,由于分辨率等原因而不适用于乳腺检测中。为此,学者们研制出了专门用于乳腺检测的PET扫描仪——正电子发射乳腺成像(PEM)。PEM的引入推动了乳腺肿瘤方面影像学的发展。在PEM的成像中,图像重建算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着重就PEM图像重建算法方面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解析法重建:介绍了滤波反投影法的理论基础——Radon变换即傅里叶切片定理,推导出了滤波反投影法算法的重建方程,并介绍了详细地实现流程。然后以Shepp-Logan大脑图作为标准图像,分别在投影间隔为10o、5o、1o下实现图像的重建。结果表明,投影间隔越小成像越清晰。针对滤波反投影算法在抗噪能力上的欠缺,我们研究了添加窗函数对成像效果的影响。因此在添加0.1的泊松噪声之后,我们对比分析了滤波反投影法未添加和添加窗函数下的重建结果。结果表明添加窗函数之后,图像噪声降低,但同时因为图像高频成分同时被消除,因此整体成像效果也并不理想。(2)基于迭代法的图像重建:本章首先介绍了迭代法相关基本知识然后主要研究了代数(ART)迭代法、最大似然期望值法(MLEM)以及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OSEM),并对三种方法的成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OSEM算法的性能优于ART以及MLEM算法。另外我们还研究了OSEM算法每个子集中包含的投影方向数对图像重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SEM算法中每个子集中包含10个以内的投影方向数是比较合理的。同时针对实际数据中包含大量的噪声,我们还研究了存在噪声的情况下迭代次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际的图像重建中存在迭代次数的最佳值,具体的次数则需根据实际噪声的情况而定。(3)图像重建算法在PEM中的应用:本章进行了乳腺模型实验以及小鼠肿瘤实验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在乳腺模型成像实验中,实现了三维数据的单层重组计算,然后分别利用解析法与迭代法实现图像的重建。结果表明解析法成像效果更好,迭代法相对成像不明显,但伪影较少。在小鼠肿瘤成像实验中,实现了三种重组方式,同样也是利用解析法和迭代法进行图像重建。从重组模式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的话,在本文PEM的基础上,单层重组(SSRB)及傅里叶重组(FORE)两种重组方式的成像质量优于多层重组(MSRB)重组方式;从重建算法层面进行比较分析,无论是显像的清晰程度还是对噪声的抑制方面,迭代法都明显优于解析法。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电机匝间绕组为研究对象,从雷电冲击法的原理以及相关函数法表征采集到的波形与正常波形的相似度出发,分别利用傅立叶数学分析和小波理论的方法对电机匝间故障的电流信号进行了数学分析,并比较了各种信号处理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最后通过实验仿真和现场中的实际应用验证了本论文所叙述的电机匝间耐压智能检测系统的可行性。本论文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研究成果:(1)、对雷电冲击法进行了数学理论分析,并且利用相关函数法进
自从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成功飞行以来,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越来越多的受到各个航天大国的关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属于第二代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相对于航天飞机来说,具有“重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将客观世界的物理信息同公共或私有传输网络连接在一起。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配电柜温度监测系统,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高、系统待
通常采用示波器和万用表可以初步判断待测芯片引脚的好坏,但一般很难测试芯片的性能指标。在芯片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测试芯片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此,论文设计了基于参
视觉是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人类感知客观世界的信息是基本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为了弥补部分人的视觉缺陷,仿生眼的研究也日新月异,而计算机
近年来,无人旋翼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军事侦查、目标打击、地形勘探、治安消防、通讯运输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无人机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
学位
本文主要基于双椭圆模型对IIR数字滤波器之约束minimax设计算法进行研究,首先对IIR数字滤波器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现状做了介绍,然后对I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做了
基于双目视觉的运动目标跟踪系统是在双目视觉技术的基础上,对视频图像序列中的运动目标进行检测与提取,并对感兴趣的目标进行连续跟踪的过程。其主要过程是通过双目相机得到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工业控制系统的规模更加庞大,结构更加复杂,内部联系更加紧密,且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故障检测技术为保障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