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依托高级别、高美誉度的景区景点的观光与度假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旅游业必须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乡村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城乡旅游需求全面增长,一个区域旅游系统需要更多的旅游供给,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都得进行不断地深挖掘,并利用互补的优势,相互促进、互动发展,共同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就是城乡旅游互动开发的时代背景。 论文首先构建了旅游系统模型,认为旅游系统是由目的地系统、客源地系统、通道系统、营销系统和支持系统五个子系统构成的,其中旅游营销是旅游业市场经营运作的统帅,旅游支持系统是旅游业的宏观调控系统;旅游业是通过目的地—营销—客源地—通道—目的地循环反馈结构运行的,主要是通过旅游流完成的,旅游流的活动一方面促进了旅游系统建设,一方面反映了旅游业的经营运行状况,即建设性和经营性两个方面推动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接着,运用旅游系统模型分析了一个区域内的城市旅游系统和乡村旅游系统的结构与运行特点,并认为城市旅游系统与乡村旅游系统二者的子系统之间存在诸多的互补,主要有目的地系统与客源地系统供需界面的双向互补、通道系统的共用互补、营销系统的合作互补以及支持系统的倾斜互补,互补的具体内容涉及物质、能量、客源、信息、技术等方面。 论文的第三部分构建了城乡旅游的互动模式。首先,认为旅游系统是一个有物质能量输入输出、信息反馈的开放系统,根据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构建了旅游系统因果关系图和系统动力模式;然后,根据城乡旅游的互补性,构建了城乡旅游互动开发模式,模式参数决定着区域城乡旅游系统目标的实现。城乡旅游的互动开发正是通过其优劣势互补,调整系统参数,使系统目标早日实现;最后,根据城乡旅游互动开发模式,通过调控旅游流促进城乡旅游优劣势的互补,这种互动策略最终落实到了对相应旅游主体的行为的调控,这些旅游主体主要有旅游者、政府、居民、旅游企业与员工等。 最后一部分,首先立足于沙区旅游现状,在对其城乡旅游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沙区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的系统参数,并据此动态模拟了其旅游发展状况;然后,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城乡旅游互动开发的构想和相应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