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呈持续上升态势,国产青春片作为反映当代中国青年生活状态、心理特征和精神世界的缩影,也是构成当代中国电影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和互联网影业的不断深入,关于青春的表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银幕上,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青春影像。不同于欧美、日韩以及泰国青春片市场的成熟,我国尤其是大陆地区,青春片制作一直处于小众和边缘化。直到2013年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抓住时代契机,从此内地电影市场迎来了一轮怀旧青春的电影风潮。2013至2015短短两年时间,陆续出现了《小时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左耳》《栀子花开》等十余部屡屡创下市场奇迹的中小成本国产青春片。本文将从跨界新导演、生态语境和接受效果三个角度对2013—2015年国产青春片的创作特性、生态语境和市场反馈进行探究。第一章从互联网影业发展角度,分析了跨界新导演横空出世的原因及创作特色。跨界的动机一方面是出于对市场需求、个人追求与商业资源优势等权衡利弊下的抉择;另一方面,独特的从影背景也使他们对艺术把握、价值取舍和审美倾向有自己独到见解。第二章阐述了国产青春片衍生的生态语境,从当前青年观众心理和电影市场变革二维角度论述。怀旧情怀使观众走进电影院迎接关于青春的祭奠与追忆的文化狂欢。互联网资本与思维的注入,使IP电影改编观念深深镌刻于青春影像。第三章立足于接受效果,审视了市场表演与艺术水准上的优势与不足。在传播的商业化与粉丝经济的共同作用下,市场表现大获成功。然而,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艺术水准与观众期待存在一定差距。模式化的剧情易使观众审美疲劳,超现实的创作理念使观众认同度降低。国产青春片如何在互联网思维下进一步发展,跨界新导演如何在把控市场的同时,提高电影艺术水准,创作出符合观众诉求与观赏需求的青春作品。最终促进中国青春电影市场良性发展,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