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的重要成员。明清以后,琵琶艺术流派逐渐形成,逐渐奠定了文、武曲不同特点的演奏基础。19世纪以后,近代琵琶演奏流派逐渐形成,文曲和武曲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琵琶音乐充满了文化之美、历史之美、人性之美。传统琵琶文曲具有丰富的文化寓意,不管是快板还是慢板,乐曲多表现的淳朴浑厚,旋律沁人肺腑。写景的乐曲一般曲调明朗,旋律流畅;写情的乐曲多借景抒情,表达一种哀怨惆怅的心情,因此乐曲旋律一般较为缓慢;叙事的乐曲则多以民间故事、传说为剧本,旋律多委婉缠绵,具有较强的叙事性。琵琶文曲用简朴、动人的旋律表达出深刻的内心情感,并运用推、拉、吟、揉等手法使乐曲韵味十足,给人一种优柔不迫的阴柔之美;传统琵琶武曲大多是有情节、标题性的,乐曲往往采用戏曲分幕分场叙述的手法,表现一些特定的故事情节,并叙演着故事的内容,乐曲结构让我们有身临刀光剑影战场的感觉,乐曲结构规模庞大,气势很宏伟。乐曲常采用文学性较强的标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武曲中还擅长运用绞弦、煞弦等指法模拟各种音响效果,将音乐形象化,从而成功塑造所要描绘的形象,乐曲情调雄壮而激昂,给人一种富有张力的阳刚之美。中国琵琶音乐从两个方面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形态及精神。本文从中国传统美学视角审视琵琶文曲的阴柔之美与武曲的阳刚之美。探究琵琶文曲、武曲美学特征的形成历史、文化、技术等因素。并结合《易经》美学,研究《周易》中有关“阳”与“阴”、“刚”与“柔”的相关论述,结合对《溪山琴况》的研究,探究古琴演奏美学对琵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