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筹资、投资、分配是公司三大主要的财务活动,关于股利分配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财务管理领域的热点。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中,一方面,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运用自己的管理才能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人假设”的存在,管理者的目标可能会与企业所有者不一致。再加上管理者对公司情况的了解往往比公司外部股东对公司的了解更多,使得管理者有动机也有能力做出有损股东利益的行为,导致较低的股东回报。 现有的关于股利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从公司内部因素着手,如:从公司的财务特征和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考察对现金股利的影响,而较少地考虑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环境和所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事实上,产品市场竞争是一种重要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它通过强化对管理者的监督和激励、提高信息的透明度,能够有效地缓解由于两权分离导致的代理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重视产品市场竞争的作用,并将这一产业组织理论的概念与财务领域相结合,得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国内学者较少地直接研究这一因素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现有研究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契机。 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存在着“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产品市场竞争是否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具体是通过怎样一个路径起作用?本文的重点在于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在回顾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股利理论等的基础之上,提出研究假设。第二,选取2010至2014年发放现金股利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描述性分析、按竞争程度分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管理层在职消费的中介效应检验。通过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有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第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高,公司管理层在职消费行为越少,进而现金股利支付程度越高,即产品市场竞争通过管理层在职消费这一中介变量对现金股利起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我国现阶段,产品市场竞争作为一种外部的公司治理机制,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抑制了管理者的自利行为,从而缓解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1)继续深化改革,鼓励市场公平、合理竞争;(2)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股利方面的政策文件时可以考虑将行业因素纳入其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的分红决策;(3)加大监督力度,遏制上市公司管理层在职消费现象,保护投资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