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运用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症状、证候要素、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挖掘,并试图挖掘证候要素与血栓风险(CHA2DS2-VASc)和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新方的挖掘。方法:信息工程师从我院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228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中,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证型分布、组方规律、新方分析。对所有纳入病例进行血栓风险(CHA2DS2-VASc)和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利用SPSS17.0分析证素间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症状以胸闷(159,69.74%)、心悸(130,57.02%)、眠差(112,49.12%)、咳嗽(107,46.93%)、口干(79,34.65%)、乏力(76,33.33%)、头晕(76,33.33%)、气短(75,32.89%)等为主。涉及舌像23个,苔像12个,脉象15个以舌暗红、苔薄白、脉弦为主。2.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证素分布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阳虚>热蕴>湿邪>水饮>气滞>血虚>寒凝。单一证素较少,大多由两个证素至四个证素组合而成。出现10次以上的证素组合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痰浊>气虚+血瘀>气虚+阴虚>血瘀+痰浊>气虚+阴虚+血瘀。证候以虚实夹杂为主。三种不同房颤的证素分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果显示阴虚与CHA2DS2-VASc评分相关系数为0.149,P=0.024<0.05,有统计学意义;血虚与HAS-BLED评分相关系数为0.134,P=0.043<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证素与评分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3.本研究分析广安门心内科治疗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常用药物有:茯苓、黄芪、麦冬、炙甘草、党参、桂枝、生地黄、丹参、五味子、当归、太子参、瓜蒌等。药物四气分布以温、寒、平为主。五味分布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分布为脾>肺>胃>心>肝>肾>大肠>胆>膀胱>心包>小肠>三焦。而病变涉及脏腑分布为:心>脾>肾>肺>肝>脑>胃>胆>膀胱。4.将支持度设置为61,置信度设置为0.6,得到常用药物的组合模式24种,主要有:①黄芪,茯苓;②炙甘草,茯苓;③党参,茯苓等。得到关联规则13条:主要为:①泽泻->茯苓;②炒白术->茯苓;③五味子->麦冬等。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4,基于复杂网络熵聚类的核心组合38种有:①竹茹-胆南星-石决明、②淡豆豉-茜草-焦栀子、③麦冬-五味子-牡蛎-太子参等。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治疗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新处方19个有:①竹茹-陈皮-枳实-胆南星-石决明。②淡豆豉-栀子-麦芽-茜草-焦栀子。③麦冬-附子-太子参-五味子-牡蛎等。结论:1.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证素分布以血瘀、气虚、痰浊、阴虚为主,多为虚实夹杂;三种不同房颤的证素分布无明显差异;阴虚证患者血栓风险较高。2.广安门心内科治疗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以益气养阴为主,辅以活血化瘀、健脾祛湿;再此基础上通过复杂网络熵聚类分析得出新方组合19个,有待临床的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