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业产业化发展,是破解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研究命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发展牧区经济,把草业经济发展与牧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调整牧区经济结构,增强牧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草原生态建设与牧民增收协调共荣,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谐新牧区。本研究论题,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在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面对草原生态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困惑,从草产业理论综述和学术跟踪入手,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变迁理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可持续发展论外部性理论、农业生态经济基础论的相关原理为理论支撑;运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抽象分析与具体分析、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方法;阐明了牧区草产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模式创新、保护生态、经验借鉴、走出困惑、破解“三牧”问题;对草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进行反思,揭示问题和困惑:原料基地建设滞后、生产技术落后、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农牧户参与程度低、地区制度创新不足、牧区草地资源缺乏有序利用、草地生态投资结构不合理等;从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牧区传统习惯、政策辅助和制度创新的约束、不合理的草原经营制度约束、融资体制约束、人力资本约束和利益分配机制约束等角度剖析了问题成因;结合实例,探讨“政府+农牧户+公司”型、公司+基地+农牧户专业化、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科技带动型等经营模式和市场交易型、订单契约型、紧密型、一体化型的利益联结方式;进而从国内外经验借鉴、经营模式、制度创新、生态、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牧区发展草产业的对策和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