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后髁偏心距与TKA术后膝关节屈曲功能的相关性

来源 :大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ha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股骨后髁偏心距(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 PCO)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前、术后的变化,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术前、术后膝关节屈曲功能(Flexion)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2018年01月-2019年04月期间,由同一手术团队采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全膝关节假体(威高亚华GKPS全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0例,男4例,女46例,分别于TKA术前、术后拍摄标准膝关节侧位片,于片中分别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股骨偏心距数值,并分别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统计学资料采用R(3.6.3)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依据患者术前、术后PCO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PCO较术前减小组、PCO较术前增大<3mm组、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三组共5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第1天、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无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无菌性松动。1.术前、术后PCO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Test)。术前PCO情况:PCO较术前减小组为35.56±3.67mm、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为32.27±3.37mm、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为29.33±4.51mm;术后PCO情况:PCO较术前减小组为31.35±3.38mm、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为34.11±3.18mm、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为35.76±5.7mm。统计结果有统计学差异(术前PCO P=0.00015、术后PCO P=0.0197)。2.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情况:患者术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月、术后6月患者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Test)。术前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PCO较术前减小组为103.33±14.35°、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为120±14.24°、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为102±11.85°,统计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807)。术后第1天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PCO较术前增小组为97±10.14°、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为100±4.5°、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为95±11.53°,统计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296)。术后1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PCO较术前减小组为110±6.17°、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为120±8.86°、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为120±6.09°,统计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296)。术后3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PCO较术前减小组为120±4.14°、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为120±4.59°、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为120±3.8°,统计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184)。术后6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PCO较术前减小组为120±4.58°、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为120±4.49°、PCO较术前增大>3mm组为120±4.1°,统计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576)。3.亚组分析:(1)PCO较术前减小组:术前、术后第1天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间对比采用两样本t检验(Welch Two Sample t-test),t=1.3958,P=0.1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1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间对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W=64.5,P=0.03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3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间对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W=40.5,P=0.00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6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间对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W=29.5,P=0.0001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CO较术前增大<3mm组:术前、术后第1天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间对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W=176.5,P=0.006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间对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W=89,P=0.3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3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间对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W=74,P=0.074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6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间对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W=74,P=0.04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PCO较术前增大>3mm组,术前、术后第1天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间对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W=280.5,P=0.0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间对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W=70.5,P=0.000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3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间对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W=41,P=5.272e-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6月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间对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W=30,P=1.132e-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后髁偏心距术后无论增大或减小均与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无关。但如果PCO增加过大,会使膝关节髌股关节压力增加,从而限制膝关节屈伸;如果PCO减小过多,胫骨平台假体后缘与股骨远端后皮质势必会产生撞击,从而限制膝关节屈曲。PCO的大小关系到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的恢复,需受到重视,应尽量重建患者术前PCO,如无法完全重建,应将术后PCO的改变控制在±2 mm内,以达到最佳膝关节状态以恢复膝关节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MRI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前瞻性研究其对早期脑实质囊虫病的诊断价值,并且通过不同扩散梯度方向确定最优DTI检查方案。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治疗疑似或确诊为脑囊虫病的80例患者并均进行MRI常规及DTI检查,最终确定38例及42例脑实质囊虫病亚临床期及活虫期的患者,分别作为研究对象及对照组。同时以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
目的: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五分法及预测模型与常规超声(Conventional ultrasound,CUS)在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CUS诊断为乳腺BI-RADS 4、5类病变的70例女性患者(70个病灶)纳入研究,均行CEUS检查并经手术或
目的:研究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205例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发病至介入时间在24小时内,97例)、择期介入治疗组(发病至介入时间超过24小时,70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组(未行介入治疗,38例)。比较三组入院后30天内和6个月内的全因死
目的:观察CD147抑制剂SP-8356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体重为200-250g的SPF级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SP-8356组(SP组)、尼可地尔组(Nic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不结扎左前降支(LAD),仅在其下方穿线;模型组:给LAD结扎缺血30分钟后,松线再灌注120分钟;SP-835
目的:本实验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以正常SD大鼠心脏组织作对照,研究心肌梗死不同时间段心脏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规律,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及兴趣蛋白,探讨其表达情况,分析其生物学信息,拟为心.肌梗.死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将心.梗模型建立成.功且存.活的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心.梗后1.天
背景及目的:心肌重塑(myocardial remodeling,MR 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发生、发展重要机制之一。HF早期即发生心肌细胞的凋亡、心肌纤维化和异常蛋白积聚。泛素蛋白酶系统(Ubiquitin Protease system,UPS)为细胞内异常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通路,与心肌重塑有关,目前临床有关HF患者UPS血清变化水平鲜有报道。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
作为一种流体工质,超临界CO2广泛应用于布雷顿循环发电、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和制冷系统中,对应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超临界CO2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超临界CO2在圆管、方管以及半圆管内竖直向上流动时的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数值分析了管径、流动方向、热流密度、质量流率和浮升力等因素对于超临界CO2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通过搭建了超临界CO2实验台,开展了超临界CO
学位
目的:总结我院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的围术期处理经验及术后近、远期疗效,探讨可能影响术后早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楚雄州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行瓣膜置换术的51例巨大左心室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回顾性研究。结果:1、51例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24例,主动脉瓣
背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及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是全球医学界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冠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病理特征,钙化的发生使冠脉病变加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因此,评估CAC的严重程度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必要性。针对CAC的检测,也随之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