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骨盆后环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临床特点;2、探讨骨盆后环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诊断策略;3、总结分析我院近年来接诊的骨盆后环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不同治疗方式效果,得出最恰当治疗方案。对象与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共收治205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43例患者被诊断出骨盆后环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男28例,女15例;年龄16-58岁,平均36.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8例,重物砸伤2例,坠落伤6例,爆炸伤1例,碾压伤6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A型3例,B型15例,C型25例;按骨盆后环骨折部位分类:髂骨翼骨折3例,骶髂关节骨折9例,骶骨骨折31例;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Denis Ⅰ型2例,Denis Ⅱ型13例,Denis Ⅲ型16例。其中闭合性骨盆骨折39例,开放性骨盆骨折4例,陈旧型骨盆骨折7例。ISS评分16-43分,平均22.2分。所有患者按照骨盆急救流程处理,待其病情稳定后,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确立诊断,然后根据其会阴和下肢感觉障碍区、运动障碍进行腰骶丛神经根损害节段定位,根据AISA脊髓损伤评分标准对患者下肢进行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11例患者行神经损害保守治疗,32例患者行神经减压松解术,其中单纯前路减压10例,单纯后路减压17例,前后联合入路减压5例。36例行骨折复位固定,其中外固定架固定4例(2例外固定架为终极固定,2例二期行髂腰固定),后路“M”形钢板内固定5例,髂腰固定13例,骶髂前路重建双钢板固定9例,骶髂螺钉固定5例,同时前环固定15例。结果:(1)骨盆后环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临床特点43例腰骶丛损伤患者出现会阴和下肢功能障碍,或表现为会阴及下肢区域感觉障碍,或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及膀胱、肛周括约肌功能障碍,或二者同时存在。52侧肢体出现感觉障碍,9例患者(神经减压松解组8例、神经保守治疗组1例)出现双侧下肢感觉障碍,减压松解组3侧和保守治疗组1侧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其中单纯腓总神经损伤感觉障碍表现15侧(28.85%),腓总神经合并胫神经损伤感觉障碍表现30侧(57.69%),股神经损伤感觉障碍6侧(11.54%),股后皮神经损伤感觉障碍21侧(40.38%)。L2-S2节段神经感觉支受损,其中L2神经根损伤5侧(9.61%),L3节段神经根损伤5侧(9.61%),L4节段神经根损伤6侧(11.54%),L5节段神经根损伤26侧(50.00%),S1节段神经根损伤31侧(59.61%),S2神经根损伤21侧(40.38%)。48侧肢体出现运动障碍,9例患者(神经减压松解组8例、神经保守治疗组1例)出现双侧下肢运动障碍。其中单纯腓总神经支配肌肉肌力下降11侧(22.92%),腓总神经合并胫神经支配肌肉肌力下降30侧(62.50%),股神经支配肌肉肌力下降5侧(10.42%),臀上神经支配臀中肌、臀小肌肌力下降2侧(4.17%)。L2-S1节段神经运动支受损,其中L2节段神经根损伤5侧(10.42%),L3节段神经根损伤5侧(10.42%),L4节段神经根损伤24侧(50.00%),L5节段神经根损伤25侧(52.08%),S1神经根损伤30侧(62.50%)。18例(41.86%)患者出现鞍区感觉障碍、膀胱、肛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损伤表现,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2)保守治疗与神经减压松解腰骶丛损伤的临床效果对比减压松解组患者术中发现腰骶丛神经均受损,其中骶管内骨质压迫神经13例,骶孔狭窄变形4例,腰骶干被骨折块、骨痂压迫9例,骨折缝隙卡压腰骶干1例,骶管内骨质压迫神经合并腰骶干被骨块压迫5例,合并神经受牵拉而变细8例,合并部分神经根撕脱性损伤5例。术后患者手术刀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未发生皮肤坏死和感染,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40例(减压松解组30例、保守治疗组1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18个月。35患者骨折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15周,平均10.8周;1例外固定架终极固定患者骨盆畸形愈合,患侧肢体比对侧肢体出现短缩2cm。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分标准,神经保守治疗组患者入院时患肢感觉评分平均为30.77分,随访患肢感觉评分平均为33.08分,感觉评分增量平均为2.13分;减压松解组患者入院时患肢感觉评分平均为29.69分,随访患肢感觉评分平均为34.46分,感觉评分增量平均为4.77分;两组样本感觉评分增量均数t检验示有统计学意义。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分标准,神经保守治疗组患者入院时患肢运动评分平均为18.80分,随访患肢运动评分平均为21.13分,运动评分增量平均为2.33分;减压松解组患者入院时患肢运动评分平均为16.18分,随访患肢运动评分平均为22.63分,运动评分增量平均为6.45分;两组运动评分增量样本均数t检验示存在统计学意义,减压组运动评分增量高于非减压组。综合考虑腰骶丛神经下肢功能,根据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科学会提出的MCRR标准,末次随访保守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4侧,良4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为72.73%。减压松解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19侧,良12侧,可5侧,差2侧,优良率81.58%。减压组优良率(82.05%)和非减压组优良率(70.00%)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405)。18例鞍区感觉减退合并膀胱、肛周功能括约肌、性功能障碍患者,完全恢复9例,部分恢复5例,无恢复4例。结论:1、骨盆后环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其损伤平面在骨盆,临床表现为80%患腓总神经损伤症状,约60%合并胫神经损伤症状,约40%患马尾神经损伤表现,偶有股神经损伤症状。腰骶丛神经根损伤主要集中于L4-S2,L4运动支损伤几率远远高于L4感觉支损伤几率。2、骨盆后环出现骨折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仔细查看患者CT,确定是否存在骨质压迫神经的可能,如有疑虑,进一步行MR检查或肌电图。结合临床症状,正确诊治腰骶丛是否损伤并对损伤水平定位。3、对损伤的腰骶丛进行探查减压,其神经恢复效果整体上未优于保守治疗。但对于腰骶丛损伤患者的感觉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提升量,减压松解组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