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就医延迟及其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ch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就医延迟现状及术后生存质量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促进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黔北地区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259例先心病患儿及其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其就医延迟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选取就医延迟现状调查中符合研究标准的106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Peds QLTM3.0心脏模块中文版在患儿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通过电话随访对其生存质量水平进行测定。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就医延迟现状调查结果:共调查292例患儿,排除家长和(或)患儿不愿配合、合并21-三体综合征等情况33例,最后共纳入259例研究对象。259例患儿中有219例(84.56%)发生就医延迟,40例(15.44%)未发生就医延迟,就医延迟时间最长为168个月,最短为1个月。2.先心病儿童就医延迟影响因素(1)客观因素: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子女数量是先心病患儿就医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2)主观因素:对疾病不了解(P<0.05)、医生建议随诊、家庭经济困难、家属未予重视、患儿年龄小等。3.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随访结果:根据研究标准,共纳入106例研究对象,在12个月的随访期内,失访11人,失访率为10.38%。4.先心病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生存质量得分情况:家长报告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53.08±9.66分,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1.34±9.66分,术后12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3.14±8.35分,患儿报告得分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55.88±11.19分,6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0.94±10.21分、12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3.10±7.89分,患儿术后3个月时整体生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术后6个月、12个月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5.生存质量得分变化趋势:家长报告和患儿报告结果均显示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三个时间点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报告中心脏症状及其治疗相关问题、治疗Ⅱ相关问题,治疗焦虑相关问题以及沟通相关问题四个维度得分呈上升趋势,且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报告结果中,心脏症状及其治疗相关问题、治疗Ⅱ相关问题、沟通相关问题三个维度得分先升高、后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时较术后3个月升高,但术后12个月时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不同时间点患儿生存质量影响因素(1)术后3个月:发生就医延迟、家庭子女数量、患儿主要照护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是先心病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2)术后6个月:主要照护者职业、主要照护者文化程度、家庭子女数量、家庭居住地是先心病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3)术后12个月:家庭居住地和经济状况是先心病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1.黔北地区先心病儿童就医延迟发生率高,普遍存在就医延迟现象。2.先心病患儿术后12个月内整体生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3.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得分影响因素较多,各个时间点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汇总近十年国内外中青年脑卒中高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运用质性访谈的方法了解医护人员及患者在脑卒中高血压管理方面的需求;整合前两部分的结果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中青年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管理方案。方法:本研究通过首先系统检索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相关文献,对证据进行提取后进行整合分析,形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接着结合医、护、患三方的高血压管理需求拟定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
目的:1.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PCAD)(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独立危险因素。2-通过ELISA法检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含量以探讨MCP-1在PCAD中的诊断价值。第一部分方法:以2016年1月至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非药物干预措施的系统评价和分析,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综合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方法:第一部分: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干预方案构建。通过课题组前期对急性期PSF患者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以及PSF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分析,以文献检索、系统评价PSF非药物干预措施为循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首发卒中后12个月内的复发情况;明确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极端梯度上升(e 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为临床识别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提供预测工具。方法: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回顾IS复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
目的:(1)比较Caprini、Padua、Autar三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预测价值,为临床选择合理VTE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2)探讨符合医院实际的VTE综合防治管理的有效措施,评价VTE防治管理体系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深圳市某三甲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病例信
目的:通过对职业接触抗癌药物(Antineoplastic Drugs,ADs)护士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合血常规监测数据,评估在目前职业接触剂量下,ADs对接触护士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分析ADs接触年限、防护水平和个人防护装备使用与护士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在职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有效防护措施并改善职业环境,以及将ADs职业接触人群纳入职业
目的:1、编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2、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分析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流感疫苗接种健康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3、实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干预研究,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变化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1、问卷编制及信、效度
目的:总结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最佳证据,在此基础上构建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方案并进行临床转化应用,评价其效果。方法:系统检索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相关的高质量研究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总结最佳证据。采用专家会议法对证据进行临床FAME属性评价,确定引入临床实践的证据条目,构建临床审查指标。以审查指标为评价工具调查贵州省某三级医院综合ICU证据应用现状,分析证据—实践差异的促进
目的:1.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2.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3.评价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1)采用文献研究法,按照金字塔“6S”模型检索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意见等金字塔上端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获取高质量证据。(2)采用专家会议法,邀请试
目的:通过量性研究了解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现状,探讨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以及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影响因素;通过质性研究进一步分析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验证、补充量性研究的结论,为临床工作中提高乳腺癌患者家庭复原力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提供有效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1.量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