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卖空交易机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为成熟的交易制度,并已成为这些国家证券市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10年3月我国融资融券的启动,使得A股市场终于告别了单边做多机制,这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2011年11月沪深证券交易所颁布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由试点业务转为了常规业务。2012年8月,我国转融资业务率先推出,2013年2月开始转融券业务试点,这就扩大了融资融券业务的资金和证券的来源,从而使得融资融券机制更加完善。我国在不断完善融资融券业务制度的同时,我们应该考虑其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基于个股表现是整个股市运行情况的内在基础,本文尝试着研究融资融券业务对标的个股所产生的影响。首先,本文对融资融券的基本概念、融资融券业务的几种经典交易模式以及融资融券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描述;回顾了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历程,包括法律法规禁止阶段、法律法规允许阶段、试点筹备阶段以及目前的市场操作阶段;梳理了自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以来历次对标的证券的调整情况,这为后面实证分析选取样本数据埋下伏笔。此外,介绍了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现状,现阶段融资融券业务主要呈现出规模快速扩张、融资与融券业务发展严重失衡等现象,并通过分板块、分行业分析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分布情况,这也为下文分板块进行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其次,从需求和供给角度详细地分析了融资交易、融券交易分别对标的股票的流动性、波动性所产生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融资融券交易会增加股票的流动性、降低股票的波动性。再次,在前面理论内容作为铺垫的基础上,选取了384只标的股票(其中沪深主板标的股票316只,中小板标的股票56只,创业板标的股票12只)在2013年9月16日至2014年9月19日这247个交易日的数据作为样本,根据相关理论确定流动性和波动性指标的衡量方法以确定研究变量,并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按三大板块分别研究融资融券对标的股票的流动性和波动性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进行分类和总括分析,并依据实证研究结果及相关研究内容提出一些针对融资融券业务的相关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