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为了解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描述妇产科护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真实想法、感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描述本科妇产科护理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分析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为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使教师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并为他们进行有效教学提供指导,提高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研究方法第一阶段通过目的抽样,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和现场观察法收集资料,收集到的资料运用类属分析法进行归纳,阐述4名任课教师及30名学生在妇产科护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感受和想法;第二阶段采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问卷,以我校2005级本科护生20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数据录入后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影响本科妇产科护理学有效教学的四大主题为:教师的特征(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教学观、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的特点(包括知识的整合、课堂提问的技巧、有效的反馈)、学生方面的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及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媒体、教学物化环境。)2.从整体上评估妇产科护理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时有效”占(4.2%)、“经常有效”占(73.7%)、“总是有效”占(22.1%);说明本科妇产科护理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经常有效的,但没有达到总是有效的水平。3.学生对教师不同教学行为评估的平均值处在(2.63—3.15)之间。学生认为教师不同教学行为接近或超过经常有效;同时教师不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程度是有差异的,其有效性等级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讲授清晰明了性(3.15)、讲授组织条理性(3.14)、讲授科学性(2.98);排在后三位的是制定和执行课堂规则(2.63)、激发动机(2.76)和提问(2.77)。4.教师不同教学行为的五种表现形式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有效性,在每一类教学行为的五种表现形式中,不同表现形式所表现出的有效性平均值及据此排列的有效性存在差异。研究结论1.进行本科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时应在教师的特点、教学过程的特点、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环境这一框架指导下进行。2.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但还没有达到总是有效的水平。3.教师不同类型的教学行为其有效性存在差异。4.教师不同教学行为的表现形式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且有效性不同。本课题不足之处1.质性研究的受访对象存在地域上的限制,局限在我校而未能涉及更广泛的地域范围,男学生也仅3人参与。2.量性研究只从学生单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未关注介在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结果间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继续开展本研究的设想1.考虑进一步扩大质性研究样本量和样本的特征性,选取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收集更全面的资料,完善研究。2.量性研究部分寻找合适的量表从学生学习行为方面来探讨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