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两浙路社会发展加快、经济日渐繁荣,尤其是在赵室南移,定都临安后,两浙路社会进入全面发展的高峰时期。同时期,农业灾害带来的损失也异常惨烈,其中洪涝、旱、蝗三种灾害是最常见的农业灾害种类,而海溢灾害是两浙路沿海相比内陆而言“特有”的农业灾害类型,对两浙路的农业生产存在严重的危害性。因此,笔者广泛地收集材料,以运用文献资料方法研究为主,同时重视利用气候学、灾害社会学与计量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分析两浙路的农业灾害,并对宋廷应对两浙路农业灾害的措举进行讨论。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对宋代两浙路的地域进行说明,清晰、明确地指出所要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行政管辖范围,为下文研究奠定自然与人文背景。第二章根据史料将宋代两浙路的洪涝、海溢、旱灾和蝗灾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分析这四种农业灾害的时空间特征、灾害程度。通过列举特大灾害案例,并进一步分析和说明问题。其中,第五节重点论述宋代两浙路农业灾害的危害性:一方面农业灾害造成大量熟练农业劳动力死亡,影响到正常的农业生产,导致当年乃至几年内的粮食作物收成不足甚至绝收,从而又导致粮价飞涨,广大灾民逃散求生,形成了惨烈的流民潮;另一方面,由农业灾害的影响,引发系列连锁反应,破坏社会稳定。农业灾害频发破坏了宋代两浙路社会的物质环境,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稳定性,严重影响并制约着宋代两浙路社会经济发展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章主要从官方和民间两个角度讨论宋代两浙路应对农业灾害的措施,并结合明州水利建设的个案,分析两浙路的农业生产。如宋代政府采取的农业政策,以应对农业灾害:大力兴修水利,以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预防洪涝,加大农业生产力度;引进优良品种,调整农业种植格局;鼓励农民开荒垦殖,积极应用并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工具;农业灾害发生时,宋廷一边积极调用国家粮食等物质进行救灾,另一边运用市场机制调运粮食,以此稳定粮价,鼓励粮商进行跨区域间的粮食贸易,促进粮食流通;建立完善的仓储体系,收成之后,对储仓中的粮食施行严格的管理。此外,两浙路民间采取应对农业灾害的措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上述各章节的展现,本文得出如下认识:虽然宋代两浙路的农业灾害频发,破坏了两浙路社会的物质环境,给百姓生活带来了不稳定性,严重影响着宋代农业生产,但是宋代两浙路的农业生产具有超强的恢复能力,两浙路农业生产上的经验积累,充足的劳动力储备、先进的农业指导思想,使得宋代两浙路地区的农业生产始终处于全国农业生产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