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98、2003和2008年三期遥感卫片资料,对辽宁西部北票市生态修复区的土壤侵蚀现状与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土壤侵蚀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动态变化格局,研究结果如下:1、北票市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现状特征北票市生态修复区是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局部以强度侵蚀为主。2008年北票市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面积2193.61km~2,占生态修复区总面积的49.14%。不同级别土壤侵蚀强度的面积为:微度、轻度、中度和强度各级别侵蚀面积分别为2270.39km~2、1255.72km~2、619.16km~2和318.73km~2。在土壤侵蚀面积中,轻度侵蚀面积最大为1255.72km~2,占土壤侵蚀总面积的57.24%,中度侵蚀占28.23%,强度侵蚀面积较少,仅占土壤侵蚀面积的14.53%,中度和轻度侵蚀面积分布相对集中。与1998年相比,由3727.44km~2减少到2008年的2193.61km~2,年均减少量153.4km~2,土壤侵蚀强度明显降低。按照不同等级侵蚀强度面积变化量排序依次为:强度侵蚀(1355.71km~2)>中度侵蚀(742.81km~2)>轻度侵蚀(564.69km~2)。2、北票市生态修复区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土壤侵蚀的变化规律(1)生态修复区在各个典型时期土壤侵蚀强度都以轻、中度和强度侵蚀为主,三种强度侵蚀面积在各个时期都基本上占到土壤总面积的50%或以上,1998、2003和2008年分别是83.5%、63.5%和49.1%,但是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面积呈减少趋势。(2)北票市生态修复区三个时段的不同级别土壤侵蚀强度与面积的转化矩阵结果表明,高强度级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低强度级土壤侵蚀面积增加,即强度侵蚀和中度侵蚀面积减小,轻度和微度侵蚀面积增加,其实质是土壤侵蚀由高强度级向低强度级转变的过程。(3)1998~2008年10年间北票市生态修复区的土壤侵蚀强度与面积年均变化率来看,10年间变化率最大的为微度侵蚀,为20.82%,且通过10年的治理,微度侵蚀由736.56km~2增加到2270.39km~2,增加了1533.83km~2,占生态修复区总面积的34.36%。轻度、中度和强度侵蚀的年变化率分别为8.17%、-5.45%和-8.10%。3、北票市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点(1)北票市生态修复区三个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表明,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和建设用地面积呈总体增加趋势,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总体减少趋势,耕地由1998年的1927.5km~2减少到2008年的1507.4km~2,减少面积为420.1km~2,占生态修复区总面积的9.41%,林地由1998年的707.8 km~2增加到1258.9km~2,增加了551.1km~2,占生态修复区总面积的12.35%,有两者之间的变化可以体现出这十年来北票市生态修复区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取得的成绩。(2)北票市生态修复区自1998—2008年十年间,耕地土壤侵蚀面积由1353.8km~2,占该时期耕地面积的70.2%,减少到513.1km~2,占该时期耕地面积的34.0%;林地土壤侵蚀面积由607.4 km~2增加到782.6km~2,但是由1998年占林地面积的85.8%减少到2008年的62.2%;草地土壤侵蚀面积也减少了532.1km~2,降到占草地面积的52.0%;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由于面积较少,对土壤侵蚀影响不明显(3)北票市生态修复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1998—2008年十年间,均由高强度侵蚀向低强度侵蚀转化,以耕地、林地和草地转化最为明显,表现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由强度侵蚀向中度和轻度侵蚀转化,中度侵蚀向轻度和微度侵蚀转化,该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强度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