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鱼类食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组织结构和外在环境因素,如营养代谢、消化道结构、饲料营养配比等。已有研究表明,饲料的配比变化会影响草鱼肝脏的营养代谢,且会改变某些重要代谢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但是,关于不同食性鱼的代谢差异对比研究以及DNA甲基化酶基因与食性差异相关性的研究较少。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2n=48,BSB)和翘嘴红鲌(Erythroculte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食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组织结构和外在环境因素,如营养代谢、消化道结构、饲料营养配比等。已有研究表明,饲料的配比变化会影响草鱼肝脏的营养代谢,且会改变某些重要代谢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但是,关于不同食性鱼的代谢差异对比研究以及DNA甲基化酶基因与食性差异相关性的研究较少。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2n=48,BSB)和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2n=48,TC)虽同属鲌亚科,亲缘关系较近,但却具有明显的食性差异,分别为典型的偏草食性鱼类和偏肉食性鱼类。因此,本论文以此为对比研究的实验材料,对两种鱼的肠道和肝脏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研究不同食性鱼类在入冬前后代谢的动态变化;同时,对Dnmt4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比较入冬前后Dnmt4基因在团头鲂和翘嘴红鲌中的表达差异。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入冬前后团头鲂和翘嘴红鲌肝脏切片结果,发现入冬前团头鲂和翘嘴红鲌的肝细胞中脂肪含量均较高,而入冬后脂肪含量较少,说明肝脏脂肪沉积是鱼类越冬能量储存的形式之一。2.通过比较入冬前后团头鲂和翘嘴红鲌肠道切片的结果,发现虽然每种鱼的不同时期比较结构无明显差异,但团头鲂的肠壁厚度要大于翘嘴红鲌,同时肠绒毛长度要长于翘嘴红鲌,说明偏草食性鱼类对食物的研磨程度和消化力度要强于偏肉食性鱼类。3.对入冬前后团头鲂和翘嘴红鲌的代谢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发现入冬前,团头鲂以糖代谢和脂肪从头合成为主要代谢方式,翘嘴红鲌则主要以脂肪降解为主。入冬后,团头鲂的糖代谢减弱,主要以脂肪降解为能量来源,翘嘴红鲌则主要以蛋白质降解为主。说明两种鱼因其摄取食物种类不同,其代谢出现与食性相一致的差异,并且,当受到饥饿胁迫时,所利用的能量大分子物质的种类和代谢途径也不相同。4.对团头鲂和翘嘴红鲌Dnmt4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克隆,发现Dnmt4基因在两种鱼中都存在7种剪接体,相似度非常高,其中有3种剪接体出现内含子保留现象,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使得催化结构域缺失,但各剪接体在入冬前后的表达趋势一致。5.对比Dnmt4基因在团头鲂和翘嘴红鲌中的时空表达特征,发现Dnmt4基因在肝脏和肠道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且在这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趋势相反。不同鱼类相同状态比较,发现入冬前Dnmt4基因在翘嘴红鲌中的表达量比团头鲂高;入冬后Dnmt4基因则呈现相反趋势。同种鱼类不同状态比较,发现入冬前后团头鲂中Dnmt4基因表达量上升,而翘嘴红鲌中Dnmt4基因表达量下降。结合代谢基因的表达推测Dnmt4基因可能会通过调控脂质代谢来与鱼类食性关联。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了不同食性鱼类对营养物质利用不同使其代谢也出现相应差异。同时,初步阐释了Dnmt4与食性的相关性,为后续进一步研究鱼类食性与营养代谢的关系,以及鱼类食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导致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因,给生猪养殖带来严重的疫病风险和损害养猪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仔猪抗RV能力,一直是研究者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的体内、外研究结果都证实维生素D3(Vitamin D3,VD3)提高猪肠上皮细胞的抗RV作用,同时也提示其机制可能与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有关。1α,25-二羟维生素D3(1α,25-Hydroxyvita
镉(Cadmium,Cd)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环境重金属污染物,对肾脏具有极高毒性,Cd暴露能引起肾脏氧化损伤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维生素E(Vitamin E,V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功能。目前,有关Cd中毒对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及VE的保护作用已有一些报道,但其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旨在研究亚慢性Cd中毒对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水平、Nrf2信号通路、肾脏细胞凋亡和相关凋亡调控因
【目的】近年来,肥胖的大流行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F)作为对肥胖有益的豆类植物被广泛报道。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明确。本研究拟通过大豆异黄酮干预,探究其对内脏脂肪组织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方法】10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被随机分为基础饮食组(对照组,CTR组,n=16)和高脂饮食组(DIO组,n=64)。这些大鼠接受HFD饮食干预9
随着全球一体化与区域协同发展,国家、区域之间的竞争从超级城市过渡到超级城市群的竞争。我国城市发展空间结构逐步从省域竞争、省级边缘化演化为省际协同和竞合,城市群成为聚集发展要素的主要平台。基础设施是城市群形成的物质条件,是实现聚集效益的决定因素,推动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城市群功能定位基和战略目标的基础。当前城市群发展遭遇瓶颈,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则是城市群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是实现城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以急性高热为特点,伴有全身及全身内脏器官出血,猪群一旦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100%,被我国列为一类疫病,临床表现与猪瘟极其相似,极易造成误诊,我国于2018年8月3日在沈阳暴发非洲猪瘟,历经3个月已蔓延全国,其形势非常严峻。本研究对A
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是人与水生动物的重要病原菌,与霍乱弧菌(V.cholerae)亲缘关系极为相近,曾被称为是非典型生化特性的霍乱弧菌(biochemically atypical V.cholerae)。拟态弧菌SCCF01株是本课题组从发病黄颡鱼分离到的一株高致病性菌株,通过细菌基因组信息分析发现,该菌2号染色体编码唾液酸代谢系统(基因定位:C2_100484~C2_112
近年来,模式识别技术发展迅速,已在安防监控、人机交互、医学诊断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智能化革命。模式识别各类算法的实现主要依靠基于晶体管的冯氏结构计算机,甚至新型的非冯结构计算芯片。然而,由于电路元器件“存”“算”分离的特性,导致了“存储墙”和“冯·诺依曼瓶颈”问题的发生,严重制约了模式识别算法的运算速度,也增大了电路的功耗。忆阻器的发展为信息存储与计算功能的融合提供了科学可行的路线,但目
苯酚是一种毒性大、可生化性差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相当大的破坏和威胁,寻求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势在必行。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将臭氧的强氧化能力与催化剂的吸附和催化性能相结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加速反应和提高氧化效率的水处理方法。然而,传统催化剂存在催化活性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极大的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因此,探索和开发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工作以过渡金属基催化剂
有机硅化合物因独特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生物和药物化学等领域,还可在有机合成中进一步修饰和转化。传统合成有机硅化合物的方法是通过有机金属试剂与氯硅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来实现,但是受氯硅烷易水解,有机金属试剂性质活泼、官能团兼容性较差、不易操作等条件的限制,为其合成带来较大的局限性。在过去的几十年,由于六甲基二硅烷具有便宜易得、稳定性高、毒性低等优点,已经作为一种理想的硅试剂应
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Like,Appl)是果蝇基因组编码的一种跨膜蛋白,它不论在结构还是功能上都呈高度保守,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Appl不仅在成年果蝇大脑的所有神经元中表达,本研究发现它同时也在肠道组织中的肠内分泌细胞(Enteroendocrine cells,EEs)内高度表达。然而,目前Appl在肠道组织中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