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初探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test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人学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学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来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本文主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发展规律和主要特征进行初步的研究。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党的十七大,经历了形成、深化以及发展三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国际国内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简要介绍每个阶段所形成的主要的人学思想成果。   第二部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人学思想表现为:一是体现在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和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人民为本”思想;二是体现在关注“现实的人”、根本的要解放人的思想和重视培育“四有新人”的“关键在人”的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学思想表现为:一是体现在强化党执政的人民性,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执政为民”思想;二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要以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前提,以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为重要条件,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为重要内容,以促进各方面人才的全面发展为主要手段,以与实现经济文化发展相互促进为根本方法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用科学的、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全面分析科学发展观中“完整人”的思想;二是从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发展的价值评价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人本”思想。   第三部分: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的发展规律。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的发展首先是坚持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论等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原则,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人学一脉相承的组成部分;其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的发展坚持开放和创新的根本方法,使其永远充满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第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的发展坚持现实性和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本质,坚持以理论发展与不断解决人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为根本动力,使其更加具有理论的针对性和指导实际工作的实效性。   第四部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主要特征。一是历史继承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本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人学和毛泽东思想的人学思想一脉相承。二是开放包容性: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心理基础。二千多年来西方文化史上的关于人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提供了可供批判借鉴的丰富的理论资料。三是现实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以当代人类发展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及对现实中国人的科学理解为根基,体现时代特征,满足现实需要。四是创新发展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他文献
反垄断法作为“经济大宪章”,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公力执行与私力执行的互相配合。反垄断私人诉讼是私力执行的一种重要方
埃利希是欧陆法社会学的奠基人,他的法社会学理论具有开创性意义。埃利希法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卓著,其理论观点集中体现在其论著《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一书中。在此书中,埃利希提
程序性救济与实体性救济相结合的模式是我国案外人执行救济制度的立法现状,也是我国立法与域外相关立法的区别所在。我国现行案外人执行救济制度是建立在原有立法与域外立法
国际经验表明,移民不仅能够影响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将影响人口状况,如果处理失当可能会导致社会紧张,甚至影响民族之间关系。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作者全面研究了移民问题。
行政给付作为政府运用公权力保障公民基本生存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日益重要。它不仅能够保障公民享有基本的生存权,为公民的发展提供条件,而且能够调控经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我国的行政给付制度虽然已经初步建立,在保障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行政给付制度仍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层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亟待解决。本文的研究内容共分4个部
依宪解释与合宪性解释关系密切。宪法“间接适用”路径为合宪性解释的引介作出了贡献。学界可能对合宪性解释的概念存在误解。其实,学者们的主张对应的是德国法上的“基于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