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气沉降可通过化学转化和物理沉降将大气成分移出大气环境,是大气成分守恒的重要环节,包括干沉降和湿沉降。由于人为排放的大气活性氮含量增加,导致大气氮沉降量也随之增加,大气沉降是海洋外源营养物质的重要途径,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原有的氮平衡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大气氮沉降的动力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湛江湾这一半封闭内湾作为研究区域,分析该区域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大气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沉降可通过化学转化和物理沉降将大气成分移出大气环境,是大气成分守恒的重要环节,包括干沉降和湿沉降。由于人为排放的大气活性氮含量增加,导致大气氮沉降量也随之增加,大气沉降是海洋外源营养物质的重要途径,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原有的氮平衡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大气氮沉降的动力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湛江湾这一半封闭内湾作为研究区域,分析该区域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大气气溶胶和降水中的无机氮(NO3-和NH4+)的含量及其同位素值,并对比该时期湛江湾水体无机氮月浓度,系统地讨论了湛江湾大气氮沉降的动力过程及其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以下重要结论:(1)受大气NO3-的化学形成途径和不同季节来源差异的影响,雨水和气溶胶中的NO3-浓度及其同位素值均表现出旱季高于雨季的变化趋势。研究区域大气中的NO3-形成受当地气象条件的调控,日照时长是主要的控制因子,导致气溶胶和雨水中的NO3-主要通过OH氧化途径形成。尽管硝酸盐的氮、氧同位素在雨水和气溶胶中变化趋势相似,但在不同时期它们的值在气溶胶和雨水中差异较明显,降雨频率和过氧自由基氧化途径分别是导致δ15N-NO3-值及δ18O-NO3-值产生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Bayesian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分析,发现汽车排放(35%)、闪电(27%)和生物质燃烧(26%)是湛江湾大气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结合风场和气团后向轨迹等气象条件分析发现,旱季受到东北季风和内陆气团来源的影响,内陆煤炭燃烧排放通过气团、风场等途径带入湛江湾导致该地区大气NO3-的浓度和同位素值升高。(2)湛江湾大气气溶胶和雨水中的NH4+浓度也体现为旱季高于雨季,其中δ15N-NH4+值的变化趋势与NO3-浓度相反,且气溶胶δ15N-NH4+值始终高于雨水,说明在大气中气溶胶δ15N-NH4+值可以达到同位素分馏平衡。受气象条件季节变化的影响,气溶胶和雨水中的δ15N-NH4+值存在差异:在旱季随着气温的升高,气溶胶NH4+浓度降低,而δ15N-NH4+值增大,这是因为热带地区的高温引起了NH4NO3的挥发增加,Rayleigh模型验证了这一结论;同时,由于大气中的NH3只被雨水捕获,这个过程不发生同位素分馏,Rayleigh模型中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在雨季由于降雨事件频发,气溶胶δ15N-NH4+值逐渐富集,雨水δ15N-NH4+值逐渐减少。通过Bayesian模型分析湛江湾地区大气NH3的来源发现,湛江湾大气NH3的主要来源是畜禽粪便和化学肥料的挥发。结合风场和气团后向轨迹等气象条件分析发现,旱季受到东北季风和内陆气团来源的影响,这些污染物,尤其是畜禽粪便和化学肥料的挥发,可随气团带入湛江湾,从而导致该时期NH4+浓度升高。(3)计算湛江湾地区大气NO3-和NH4+的干、湿沉降通量并根据湛江湾水体深度和面积估算得每年NO3-和NH4+通过干沉降进入湛江湾的量分别为241吨和171吨,通过湿沉降进入湛江湾的量为213吨和218吨,且湛江湾水体NH4+和NO3-的平均月储量分别为285吨和1713吨。通过对比大气无机氮沉降通量和湛江湾海水中无机氮的储量,发现NH4+通过大气沉降对湛江湾的贡献大于NO3-的贡献。湛江湾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但本研究发现,在旱季,该时期NH4+(14%)和NO3-(1.3%)的干沉降通量对湛江湾的贡献均远高于雨季,且该时期的干沉降通量甚至高于雨季的湿沉降通量,说明旱季东北季风和内陆气团将内陆煤炭燃烧排放带入湛江湾,对湛江湾海水的氮循环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其他文献
上层海洋运动受到表面浮力通量的驱动且蕴含丰富的亚中尺度结构,然而传统的准地转(Quasi-Geostrophic,QG)模型并不考虑这一边界条件。因此Blumen(1978)提出了表面准地转(Surface Quasi-Geostrophic,SQG)模型,其刻画了海面浮力异常驱动的地转运动。相比于海洋内区涡度驱动的QG运动,浮力驱动的SQG流场富含亚中尺度结构,同时,遥感发现海面流场在中尺度波段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最重要的气候变化,其特点是赤道太平洋海表变暖(厄尔尼诺)和变冷(拉尼娜)。热带气旋(TC)和子午环流是最具影响力的天气事件和气候现象之一。但是,尚不清楚ENSO期间TC和子午环流异常(MCA)的联系。因此,本研究基于1980年至2018年的数据集调查了TC的功率耗散指数(PDI)和MCA的质量流函数(MSF)。结果表明,厄尔尼诺(拉尼娜)期间,北太平洋的TC、与南北
南海是中尺度涡和内潮的高发地。南海西北陆坡区是西传中尺度和内潮的必经海域。中尺度涡剧烈的流场和层结变化可能对内潮产生重要影响。探究中尺度涡对内潮的调制作用,对理清内潮和中尺度涡的演变规律、认识多尺度相互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南海西北部陆坡处的锚系观测数据,分析中尺度涡靠近、控制和远离过程中,内潮频率(周期)、水平动能(HKE)、有效势能(APE)和内潮
本文着眼于百年尺度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变化及成因。热带气旋是影响全球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对西太平洋沿岸地区产生严重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问题。以往的研究表明,副热带高压、海表温度对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对于上百年尺度的台风的活动变化与这些物理量的关系,还没有充分的研究。本研究着眼于上百年尺度的台风活动的变化,将台风活动变化与副热带高压、辐射通量、西太暖池
2019年秋季,赤道印度洋地区爆发了近四十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事件。该事件造成澳大利亚和东非等地区均遭受到了严重的极端气候灾害。本文采用1970-2020年英国气象局哈德莱数据中心的海表温度(Had ISST)数据资料及欧洲中期天气数据中心第五代全球大气再分析(ERA5)的降水、风场、位势高度场及表面气压等数据,重点分析2019年“超强”
乌贼墨多糖(Sepia ink polysaccharide,SIP)是一类源自乌贼墨的糖胺聚糖。研究证明,SIP具有化疗保护、化疗增敏、抗肿瘤、抗凝血、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活性,并且,其抗氧化与抗凝血活性可通过化学修饰得以增强。癌症作为第二大死因,使人类生命面临极大威胁。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能诱导机体血液高凝,促使血栓形成,从而增加癌症患者死亡风险。为研究S
东海黑潮流域海气相互作用影响着我国东南沿海降水以及台风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对我国气候乃至于全球气候都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东海黑潮关键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探明该区域的降水特征对进一步了解海气相互作用以及了解其对海洋环流、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通过多元卫星遥感资料TRMM 3B42数据产品,对东海黑潮关键区2000年-2019年
作为亚洲季风子系统的西北太平洋夏季风(western North Pacific summer monsoon;WNPSM)是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季风降雨变化可以显著影响农业、经济和社会,研究WNPSM变异相关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本论文的研究中围绕影响WNPSM在1990s年代际变异的海气相互作用开展了研究工作,探讨了WNPSM在风场异常的空间结构、时间变化主周
海洋锋面是一种重要的中小尺度动力过程,海洋锋面增强局地平流和垂直运动,导致锋区内营养盐等物质富集,从而引起海洋初级生产力和碳通量的变化。因此,海洋锋面研究是海洋交叉学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海洋锋面的产生机制以及其分布和变化规律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海洋锋面区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该方面研究尚未取得较大进展。本论文以硝酸盐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动力学为核心,分析
河口作为河流与海洋的过渡带,其生态环境和水质状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伶仃洋是华南最大的河口湾,揭示叶绿素a水文气象多要素的共同驱动作用,对近海水质监测和生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利用2019年1月-7月在伶仃洋三个连续站位观测得到的海表叶绿素a浓度、海表面气温、气压、风速、风向、海表温度、盐度、流速、流向、溶解氧数据以及同期的卫星遥感资料,利用功率谱、小波分析和集成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分析了伶